今年以来,金川区教育局以“防风险、保平安、优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联动排查、实战演练、法治教育等多种措施,打造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全力绘就校园安全底色。
金昌市第一小学法治副校长给同学们带来开学法治第一课(2月24日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张冬梅 摄
排查联动并进 夯实安全根基
新学期伊始,金川区教育局迅速印发《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督导检查的通知》,组建5个督查小组,围绕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33项内容,对校园展开全面细致的检查。
金川区教育局应急股负责人在督查现场反复强调:“校门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确保人员进出全流程可追溯。”
3月7日、10日,金川区教育局还联合多部门对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开展专项督导检查,从学生欺凌防治机制建设、打击非法出版物到规范餐饮卫生管理等方面入手,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检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同时完善校园周边举报体系,推动校园周边环境从“短期整治”迈向“长效清朗”。
金川区教育局局长赵永军表示:“我们将秉持‘安全至上、教育为本’的理念,持续推进隐患排查、协同管控、能力强化,夯实校园安全根基。”
应急疏散演练 提升逃生能力
“当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般的避险反应,安全教育的价值才真正显现。”金昌市第一小学教师张冬梅在参加演练后有感而发。
2月27日,金昌市第一小学开展防震疏散演练,随着警报的突然响起,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用手或书本护住头部,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仅用了2分9秒,全体师生就疏散到了安全区域。
防震疏散演练已成为金川区学校安全教育的常规动作。开学第二周,全区各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创新开展“双盲式”应急演练,即不预先通知演练时间和地点,检验学校和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各学校科学制定“一校一策”疏散方案,其中双湾中学等寄宿制学校增设夜间逃生科目,模拟真实场景下的紧急疏散;金昌市第九小学通过优化疏散路线,将疏散效率大幅提升47%。常态化演练使得师生们的应急逃生能力和学校的组织协调能力大幅提升。
加强法治教育 厚植安全文化
“同学们,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就拿校园里的文具来说,未经允许拿走别人的文具,这在法律上属于侵犯他人财产权。”3月17日,金昌市第五小学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李同楼走上演讲台,开始了3分钟的国旗下普法教育。
金川区教育局深知法治教育对于校园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构建“135+1530”(135:各校每周二、三、四每日利用1分钟时间进行法治教育或法治晨读,每周一利用3分钟进行普法教育,每周五或节假日前利用5分钟进行案例式法治和安全教育。1530:坚持每天1分钟、每周周末5分钟、节假日30分钟开展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体系,将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同时,创新推出“菜单式”教学模式,由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点菜”,法治副校长精准“做菜”,通过“以案说法”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生动具体的法治教育,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法治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