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这个井盖子得尽快联系相关部门更换,小孩玩的时候有很大安全隐患!”5月21日一大早,身穿红马甲的永昌县城关镇宝河苑社区网格员们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巡查社区环境,了解居民需求和困难。
近年来,宝河苑社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治理,走出基层善治之路,擘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今年3月,宝河苑社区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2023年10月22日,城关镇宝河苑社区开展“党建引领聚民心 浓浓情意暖重阳”主题党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郭永慧 摄
织密党建网格“一张网”
宝河苑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让党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紧密融合,成立4个网格党支部,11个网格党小组,织密党建网格“一张网”。在网格设立党小组,在单元设置党员中心户,建立“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级组织体系,织密组织链条,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同时,宝河苑社区持续深化“大党委”工作机制,实现各类治理资源有效联动整合,全面落实“一单位包联一网格”,推动党员干部“双报到”下沉网格,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深入网格,着力推动“多网合一”,实现“小事一格承办、大事全面联动”,确保基层治理全覆盖、精细化。
专职调解“一站式”解纷
“张叔,上次咨询过您的摄像头被损坏的事,我们已经自己找维修队修好了,票据上应该写谁的名称?”5月21日一早,宝河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的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平台——“张世栋个人调解室”接到居民的电话咨询。
回答居民咨询后,张世栋说:“因为我之前在法院工作过,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群众也信任我,有不懂的法律问题随时就打电话问我。”如今,宝河苑社区居民遇到劳资纠纷、工伤咨询、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都习惯于找张世栋咨询。
“张世栋个人调解室”以“心贴心”的方式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三步调解法”(拉家常、摆道理、讲法律),从“情理法”的角度,用心用情用力巧解群众的思想疙瘩,消除矛盾双方的隔阂,推动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
此外,宝河苑社区还充分发挥专职调解员专长,组织“老张有法说”品牌宣讲活动,推出普法情景剧、小戏小曲、说唱快板,用鲜活、接地气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
居民对议题进行表决。4月10日,永昌县宝河苑文昌小区围绕老旧房改造事宜,召开“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定期会。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郭永慧 摄
创新方法为民办实事
“我们这边的化粪池近一年多时间未清理了,气味难闻,能不能处理一下?”前几日,宝河苑社区第一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党员中心户杨春天看到这条消息后,第一时间给予回应。5月21日,杨春天随同修理人员到化粪池协助清理,及时将有关事项通报居民。
“我们小区的中心花坛太大,横在路中间影响交通,能不能拆掉硬化成道路?”4月10日,在定期召开的“连心促治理”工作会议上,就花坛改建等事宜向居民群众征求意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多条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宝河苑社区创新推行“连心促治理”工作法,以“逢6说事”定期会为载体,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居民议事机制,通过“居民提、大家议、共同定、聚力做”的方式,把“群众呼声”变为“幸福掌声”,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与此同时,宝河苑社区组建“小荷帮办”志愿服务队,让辖区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事项办理。组建网格“叨叨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网格服务“多面手”、安全防范的“提醒员”、文明新风的“领跑员”,实现社区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把“群众找我”转化为“我找群众”,全面优化基层社会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