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联动”跑出解纷加速度
——金川区综治中心发挥职能作用夯实主动创稳底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通过综治中心特邀调解员的悉心调解,既快速解决了问题,又省去了走司法程序的麻烦。”3月12日,因物业费产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金川区综治中心达成调解协议后高兴地说。
近年来,金川区综治中心着眼于破解显性矛盾纠纷呈“倒金字塔”式结构问题,充分发挥 “统” 的作用和“分” 的功能,着力推进诉调、警调、访调对接,规范对接流程,统筹调解力量,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夯实主动创稳地板,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强化诉调对接
化解纠纷更便捷
“金川区综治中心按照搭平台、建机制、提质效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协同联动、集约管理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应调尽调工作原则,统筹协调推进诉调对接,不断夯实主动创稳底板。”金川区综治中心主任陈国贤介绍道。
金川区委制定了《金川区构建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方案》,通过巩固党委领导,细化分解任务目标,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主动参与诉源治理。通过在区综治中心设立综合调解室、类型化调解室和个人调解室,指导基层法庭、司法所设立诉前调解室。区法院联合区司法局设立诉前人民调解中心,成立“诉前人民调解室”,招录10余名专职人民调解员、60多名兼职人民调解员,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将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紧密衔接,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程序”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不收费、可执行、促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做到“调解优先、应调尽调、能调尽调、能调不判”,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实现案件分流,减轻审判压力,节约审判资源,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
强化警调对接
化解纠纷更高效
劳资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申请司法确认(2024年3月6日拍摄)。金川区综治中心供图
2023年10月6日,金川区桂林路街道某小区住户因噪声问题与楼上住户发生纠纷后报警,辖区派出所民警现场调解无果后,将案件以警情类纠纷反馈至桂林路街道综治中心进行调解。桂林路街道综治中心随即协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多部门共同发力,多次到双方当事人家中做思想工作,同时通过以案释法、拉家常的方式,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于今年3月15日双方达成和解,一起持续半年的邻里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今年以来,金川区综治中心扎实部署推进警调对接工作,通畅公安机关与综治中心信息对接共享渠道,及时互通共享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信息,实现基层矛盾隐患信息在综治中心集散。持续健全完善派出所与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联调联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合力化解矛盾风险协同机制,矛盾纠纷类警情得到及时处置和长效管控,做到“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强化访调对接
化解纠纷更多元
金川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信访接待窗口“排头兵”作用,坚持把调解贯穿于解决信访事项始终,修订完善“访调对接”工作制度,按照申诉解决类事项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同时,加强调解化解。对矛盾纠纷类事项全面导入综治平台,做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对涉法涉诉类事项推进诉访分离,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问题解决。并成立金川区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访调对接室,对适宜调解化解的信访事项及时导入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
同时,金川区综治中心建立“律师+人民调解员+部门单位”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疏导教育、答疑释惑、法律援助等措施集中会诊,对症下药、一案一策,及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对调解结案的信访事项,专人跟踪回访,积极协调法院建立“司法确认快速通道”,增强协议的权威性,确保协议按期履行。针对调解不成功的信访事项,及时回流至信访局,通过转交督办、领导包案等方式推动限期化解,形成“调解前置、信访‘兜底’”的闭环调处体系。今年以来,共调解信访事项20件,调解成功15件,调解成功率达75%。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