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昌县东寨镇深入贯彻落实主动创稳行动要求,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不止步、全域治理不缺位、问题风险不外溢”的工作理念,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落地生根,为社会安全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东寨镇网格员入户走访开展政策宣传。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陆彦旭 摄
锻造“党建压舱石”
坚持以建强组织为引领,建立健全农村四级党组织体系,及时成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根基。研究制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清单事项77项,调整充实党政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20个,帮助协调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32件。
坚持以试点培育为引领,积极开展二坝村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打造“和美二坝”党建品牌,实施“头雁引领”“富民强村”“红色先锋”“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宜居”六大工程,建成集便民服务、协商民主、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健全完善服务、活动、议事、宣传等6类阵地功能,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当好“纠纷调解器”
强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和“一站式”服务,持续推行“中心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借鉴“浦江经验”,全面推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543”、特殊人群关爱管控“332”等工作机制,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隐患及时消。截至目前,“一站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42件,受理办结各类信访事项63件,管控服务特殊人员136名。
部署开展重大矛盾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攻坚行动,领导干部定期不定期到村入户下访,协调解决重点矛盾纠纷7件、信访积案3件。健全完善议事协商机制,持续推行基层协商民主“1+7+X”和“六步议事法”,打造基层协商民主议事阵地13个,采取“5+X”协商议事形式,推动解决各类事项35件。重点推进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培养“法律明白人”等工作。今年以来,接待解答群众咨询80人次,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8场次,受教育群众达2500余人次。
建设“网格前哨所”
充分发挥网格员前锋作用,健全完善“镇级网格中心--村级网格员--村民小组信息员”全方位立体式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将全镇划分为12个网格、95个信息单元,配备网格员12名、信息员98名,组织网格员在前沿阵地常态开展“网格走访”活动,全面收集网格内的群众诉求、矛盾纠纷等事项。截至目前,共开展巡查384次,入户走访特殊重点人群408人次,提供关爱服务146人次。
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协商民主等活动,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充分发挥志愿者争锋作用,广泛吸纳乡村“五老”、法律顾问等群体,成立志愿服务队8支,创新组建二坝“红袖套”“蓝马甲”普法小分队、上三坝“小红帽”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监督检查等志愿服务活动166次。(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鲜晓苏)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