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何明霞)6月9日4时50分,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一辆载有33吨危化品车辆尾部因垫圈松动发生泄漏。接到报警后,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立即调派荣华消防站、凉都特勤站8辆消防车、51名消防救援人员前往处置,并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向市应急局通报情况,联动应急、公安交警、医疗救护、环境监测等部门及6辆环卫洒水车和1辆中石油倒罐车到场处置。
6月9日4时50分,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一辆载有33吨危化品车辆尾部因垫圈松动发生泄漏,武威消防成功处置。武威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5时15分,凉都特勤站到达现场后,迅速划定警戒、安全区域,设置安全观察哨,开展事故侦察。经询问车主和查看运货单,确认实际泄漏物质为二甲基甲酰胺,载量为33吨,泄漏位置位于罐体尾部下方管线。根据现场情况,指挥中心及时通过“警情信息跟踪群”下发泄漏物质理化性质、处置对策、作战提示、安全预警等信息,要求先期到达的增援力量配合凉都特勤站做好现场稀释和警戒疏散工作。
5时20分,武威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分成堵漏处置、现场稀释、警戒疏散、供水洗消、安全管控、物资保障、社会联动、医疗救助、通信宣传等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研判下,堵漏小组携带铜丝、棉纱及堵漏装备再次进入泄漏现场实施堵漏作业。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堵漏处置,泄漏部位被局部封堵,二甲基甲酰胺泄漏量明显减小。同时,稀释小组从车头、车尾两侧各出两支屏障水枪进行稀释,并架设移动自摆炮、泡沫管枪做好处置准备。
7时48分,联动单位调派的防爆输转泵、倒罐车辆、动力发电机、洒水车等车辆装备及专业人员全部到位。现场指挥人员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研判,要求堵漏组配合相关作业人员穿戴防化服、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实施倒罐前的处置工作,稀释组对现场实施不间断供水稀释保护,供水组协调供水车保证持续供水,安全管控组做好现场安全监控、出入登记、分析研判等管控工作,洗消保障组做好作业人员返回后的洗消和空气呼吸器更换等保障工作。在各组的保障监护下,倒罐车辆进入现场实施倒罐作业,稀释小组对现场作业进行不间断稀释保护。
经过近3个小时的倒罐作业,于11时20分完成事故车辆近30吨二甲基甲酰胺的倒罐工作,现场指挥部对事故车辆进行再次侦察,确认全部倒罐完毕现场安全后,将事故现场移交辖区应急、环境监测等部门进行处置。12时02分,救援力量收检器材安全返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