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黄色、红色、紫色……深秋时节,天祝藏族自治县大片大片成熟的藜麦如同一幅油画,微风略过,五彩斑斓的巨浪澎湃涌动,仿佛闪烁着金色的希望。
一粒种子播下去,一个产业兴起来。因气候冷凉、日照强度和昼夜温差大,天祝县成了我省发展藜麦特色产业的“宝库”。
“政策+项目”支持机制、“产业+就业”带贫机制、“订单+保单”保障机制和“企业+政府”会商机制——2017年至今,天祝县通过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大力发展藜麦种植产业,引进藜麦种质资源486个,持续扩大种植面积,设立藜麦核心试验示范基地,成立高原藜麦研究院,开展全产业链科研攻关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捧回了“中国高原藜麦之都”这块金字招牌。
藏族村民索青山,2019年从哈溪镇茶岗村搬迁至松山镇藜香村。
“搬来以后的生活和之前大有不同,住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路修得好,娃娃上学、看病都方便。”聊起搬迁到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新村的日子,索青山的脸上满是笑意。他说,在政府的扶持下,今年5月种了100亩藜麦,平均亩产141公斤,亩产值约1100余元,好品质的藜麦每公斤可以卖到十几元。同时,在家庭农场建了10个食用菌大棚,每个棚每年的净收入可以达到1.5至2万元。
“搬得进,留得住,能致富”。作为一个移民区,藜香村全力构建“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收益联结机制,利用“天祝藜麦”富硒特色,成功开发了藜麦挂面、饼干、锅巴,藜麦粥、藜麦茶、藜麦啤酒等精深加工产品。同时,吸取各方先进经验,开设“天祝原生”农产品专卖店5家,建成天猫、淘宝网络电商销售门店208个,不断推进农超、农社、农商、农校等产销对接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近年来,天祝县大力发展“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特色种植面积发展到62.4万亩,重点畜禽饲养量达到293万头(只),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为农牧民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发展高原百合、菜用蚕豆、藏地雪鸡、蕨麻土猪、野生山菌“五小产业”,探索出了“支部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模式。2020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82亿元,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
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天祝县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开启一条“民富村强、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之路。2019年12月,天祝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杨丹)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