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深化“法护青苗”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建设,依托202名法治副校长“驻校护航”,以“全链条保障、多维度实践、多方化协同”模式,实现164所中小学法治教育全覆盖,让法治意识深植青少年心中,成为地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与法治建设的生动样本。
品牌立得住,制度是根基。凉州区将“法治副校长”制度作为核心支撑,从顶层设计构建保障体系。2023年6月,区委依法治区办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其履职与学校治理、未成年人保护深度融合;同年9月建立人员库,首批聘任193人;2025年春秋学期两次优化队伍,最终实现164所中小学(含5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校校有法治副校长”,人员配置精准匹配需求。
为避免“制度空转”,凉州区制定“选聘—培训—考核—退出”全流程管理办法:学校将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结果反馈至派出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同步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形成“学校评履职、部门管进出”闭环,确保法治副校长“沉下心、干实事”。
品牌叫得响,实效是关键。凉州区围绕青少年法治需求,创新“常态化+浸润式+靶向化”实践路径。宣传上实行“节点+日常”双轨并行:借“开学第一课”“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点开展“送法进校园”1448场次,覆盖13.7万名学生;针对校园欺凌、性侵等问题制作20余类专题课件,通过“线上订单式普法”推送;开设“法治微课堂”,打破“集中活动一阵风”局限。
教育形式推行“体验+互动”融合:按学生年龄与认知“量身定制”方案——城区学校开展模拟法庭、农村学校聚焦反家庭暴力、职校围绕反电诈,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化案例”。2025年以来,法治副校长开展安全与普法宣传332场次,制作课件及短视频142个;各校通过安全教育课、班团队会开展预防教育861场次,发放资料3.9万份,覆盖12.2万名学生。
此外,凉州区以“预防+矫治”织密守护网:法治副校长协助学校建立预防性侵、防范霸凌联防联控机制,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一对一”训诫矫治,为涉罪未成年人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品牌做得强,合力是保障。凉州区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教育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治格局。建立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展所长、互补共赢;同时实行“能上能下”动态选聘,评价结果与评优考核挂钩,对“走过场”者问责、表现突出者表扬续聘。“法护青苗”品牌从“碎片化普法”迈向“体系化护航”,以更实举措、更活形式、更暖服务,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名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