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心”撬动“大平安”——古浪县综治中心以“5+法则”激活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9-30 16:50:14     来源:法治甘肃网

  9月29日,记者走进古浪县综治中心,一幅基层治理的鲜活图景扑面而来:接待大厅内,“诉讼服务”“法律援助”窗口前,工作人员用方言耐心解答群众诉求;后台调度室中,网格员通过终端实时上传排查信息,中心人员同步研判分流,键盘声与调解声交织。这高效场景的背后,是古浪县以“综治中枢+网格体系”“法治路径+品牌赋能”“民生关爱服务+未成年人护盾”“重点场所+隐患整治”“智慧治理+数据闭环”为重点的“5+法则”,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实践。

  基层是服务群众“第一线”,更是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古浪县锚定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目标,以“5+法则”构建“小中心托举大平安、微治理服务大民生”体系,将力量沉到网格、服务送到家门口,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群众可感的现实。

中枢+网格: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古浪县综治中心构建“1厅+10室+7中心”格局,健全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反馈”闭环流程,确保“件件有着落”;同时优化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员“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四大职责为轴心,通过“季度培训+案例教学”提升能力,还探索“网格+便民代办”模式,推动“三委”干部、乡贤、调解员进网入格。

  “网格员上门‘敲门’,邻里小摩擦当场化解;复杂问题上报后,公安、司法等部门组团攻坚。”当地居民的感受,道出治理效能的提升。如今,古浪县9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综治中心成了矛盾化解“终点站”。

法治+品牌:公平正义暖民心

  “没想到在综治中心这么快拿到工资!”9月15日,农民工马某、岳某拿到欠薪时难掩激动。中心接到诉求后,联动信访、人社核查合同明细,多次组织调解,促成施工方当场结清薪资。此前7月,某企业2000万元买卖合同纠纷也在这里化解,调解员用“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推动双方和解。

  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坚持“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简单诉求“即时办”、复杂事项“跟踪督”。今年以来,已调解劳资、土地、邻里等重点领域纠纷2000余件,守住基层和谐防线。

民生关爱服务+未成年人:筑牢平安堤坝

  围绕需重点帮扶的群体,古浪县依托网格力量与群防群治队伍,落实“日常走访摸清底数+动态排查掌握情况”机制,既做好常态化服务保障,又强化风险靠前干预,用精细化举措筑牢民生兜底防线。

  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构建“家校社警”机制,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全覆盖,每学期开展模拟法庭、案例讲解等活动;网格员排查未成年人旷课、夜不归宿等异常情况,建立预警台账并及时干预。针对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落实“网格员+志愿者”“一对一”帮扶,每月心理疏导、每季度生活排查,还联合部门整治校外托管机构。

重点场所+隐患整治:拧紧安全阀门

  古浪县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将校园周边200米划为“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区”,常态化“网格巡查+联合执法”;构建立体治安防控网,实现重点领域防控、场所三防、街面巡防“三个100%”,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比下降。

  对排查出的隐患,严格“闭环整治”,明确责任单位与时限,盯办落实防反弹,切实拧紧城乡安全“阀门”。

智慧治理+数据闭环:科技赋能提效能

  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平台”“陇情e通”“武威民情e点通”,古浪县实现网格信息实时更新,系统自动跟踪纠纷办理;建立矛盾纠纷全量数据库,推动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把控”转变。同时,建立“月调度、季研判”机制,重点研判纠纷化解、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风险。今年以来,召开平安形势研判会8场次,通过平台化解纠纷4475件,化解率99.23%,开展网格员培训80余场次。

  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古浪县累计受理诉求7800件,调解成功率超97.5%,重点人群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满意度均达99%以上。从“马有信调解室”传递温度到“三调对接”破解难题,古浪县用“5+法则”书写着基层善治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