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守护民生安宁

发布时间:2025-09-15 08:58:00     来源:甘肃法治报

守护群众安宁的“幸福港湾”

——凉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2025年8月,武威市凉州区综治中心完成整体搬迁并正式运行。这座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曾获“全省枫桥式基层单位”称号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1+3+7+N”(1个综合服务大厅、3类核心功能区、7个专业调解室、N个配套服务空间)场地布局和“五个规范化”(场地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建设标准为支撑,将“最多跑一地”理念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实效,让综治中心成为守护群众安宁的“幸福港湾”。

近日,记者走进凉州区综治中心,“1+3+7+N”的布局优势直观可见。在一楼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忙着引导群众,群众进门就能找到诉求表达“第一站”;在二三楼设置三类核心功能区,多元化解区集中布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婚姻家事、房产物业、商事等七个专业调解室与仲裁庭、领导接访室精准对接,共同构建起“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矛盾化解链条。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看着当事人解开‘心结’,就觉得工作有价值。”商事调解员姜霞刚协助律师李多和化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李多和感慨,相比诉讼,中心调解模式能大幅降低当事人时间与经济成本,“法理结合情理,化解率高、效果好”。

聚焦邻里纠纷、家庭琐事等常见矛盾,“老王说理室”的金牌调解员王瑞生同样忙碌。“今年已调处矛盾168起,成功率90%。”他说,中心搬迁后,借着“五个规范化”建设中“场地设置规范化”的东风,环境更优、功能更全,受理分流的案件不断增加,“会继续用‘接地气’的方式,帮群众把‘糟心事’变‘顺心事’”。

矛盾化解既有“温度”,也有“硬支撑”。社会治安分析研判室、指挥调度室依托“信息化建设规范化”要求实时运转,为前端调解提供后台保障;心理服务中心内,测评系统、沙盘治疗区等设备齐全,专家常驻坐诊。“既做一对一疏导,也做了公益服务,从源头预防矛盾升级。”凉州区医疗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孙大超介绍说。

在“部门入驻、运行机制规范化”推动下,中心创新“常驻+轮驻+随叫随到”机制,整合政法部门、职能单位、社会组织及专业调解力量,对群众诉求实行“受理—分流—调处—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综治中心推进程序、办理部门解决实质问题”的格局。

目前40余名入驻人员协同联动,结合“督办落实规范化”要求,确保群众诉求“有人管、依法办”。

“我们会以搬迁为契机,持续深化‘五个规范化’建设,优化调解机制、擦亮特色品牌。”凉州区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最多跑一地”成为矛盾化解常态。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