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古浪县城鼎新小区的居民们终于告别了“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窘境——经过两个月的修缮,渗水的楼顶、发霉的墙面恢复如初。这场由连续阴雨引发的民生难题,在城关街道综治中心的牵头协调下,通过社区、物业、业主、律师多方联动圆满解决。
这起典型案例,正是该街道综治中心用“多元共治”理念破解基层治理痛点的生动实践。
从“各执一词”到“握手言和”
今年4月,连绵阴雨让鼎新小区3栋住宅及商铺楼顶出现严重漏水。住户家中墙面渗水、天花板滴水,商铺经营受影响,业主们急得团团转。物业勘查后提出动用专项公共维修资金维修,却遭到部分居民反对:有人担心资金使用额度大,影响后续维修;有人对方案和预算透明度存疑,担心花费不合理。物业则认为楼顶属公共部位,动用资金合规合理,且费用经专业核算。双方各执一词,多次协商陷入僵局。
这起矛盾纠纷经社区网格员上报至城关街道综治中心后,一场“靶向治疗”式的调解迅速展开。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方面逐户走访受损居民,详细记录诉求、勘察受损情况,用通俗语言解读维修资金使用政策,安抚情绪;另一方面约谈物业,要求其提供详尽的维修方案、预算明细、专业评估报告及完整的资金使用流程,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
为彻底打消疑虑,综治中心牵头搭建协商平台,召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代表、居民代表及专业律师召开协调会。律师现场解读物业管理条例,明确公共部位严重损坏时启用维修资金的合法性;物业公开维修方案和预算构成,承诺施工单位公开招标、维修全程接受业主监督。在综治中心和社区的居中引导下,居民们的疑虑逐渐消散,最终同意启动维修。
从6月5日工程开工到7月15日竣工,30.9万元公共维修资金用得透明规范。施工期间,社区网格员全程跟踪进度,及时反馈居民意见,确保工程质量。
如今再访小区,居民们纷纷表示:“不仅屋顶修好了,和物业的心结也解开了。”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联动”
“综治中心的作用,就是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城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万红表示。
近年来,城关街道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为原则,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紧扣“五有”目标,整合社区民警、调解员、网格员等力量,形成“受理—分流—调处—反馈”的闭环机制。
在这里,基层治理不再是“单打独斗”:邻里纠纷有调解员上门说和,政策疑问有网格员现场解答,安全隐患有民警与社区联动排查……正如鼎新小区的漏水问题,从居民求助到问题解决,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多方协同,最终把“堵心事”办成了“暖心事”。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