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赛什斯镇:让家长里短纠纷在村头巷尾化解

发布时间:2025-07-14 12:51:28     来源:甘肃法治报

让家长里短纠纷在村头巷尾化解

——天祝赛什斯镇“1234”工作法落地生花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在天祝县,“建强一个阵地、建立双线调解、做到三个到位、做实四项重点”的矛盾纠纷化解“1234”工作法,正通过赛什斯镇“老支书调解室”的生动实践焕发活力。这个由11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老党员组成的调解团队,依托“1234”工作法,既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又整合专业力量与网格资源,让家长里短的纠纷在村头巷尾化解,让政策法规的温度走进农家院落。

建强一个阵地

赛什斯镇依托镇村综治中心,精心选聘11名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威信高的老支书或老党员,成立“老支书调解室”,用“以案定补”的方式激发积极性,让“家门口解纷”从口号变成常态。同步划分的67个网格里,67名专职网格员与25名辅助网格员常年奔走,加上司法、公安、法庭等专业力量的下沉融入,形成“多网合一、多事合一、多员合一”的治理闭环。

一位土城村网格员回忆道:“以前村民闹矛盾,要么憋着成心结,要么跑老远找部门。现在网格员上门问事,老支书坐班理事,公安司法的同志帮助解事,矛盾纠纷就能在家门口化解。”

建立双线调解

赛什斯镇用“请上来”和“走下去”的双向互动,让“1234”工作法更接地气。调解室里,老支书们或当场调和邻里摩擦,或约定时间专题化解;村道田埂上,镇村干部和网格员每月定期走访,今年已主动发现并化解12起苗头性矛盾。

古城村两户人家因灌溉用水积怨3年,网格员走访时看在眼里,当即联系老支书上门。据参与调解的老支书回忆:“我们带着水利局的同志量渠道、算水账,再把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白,两家不仅握手言和,还合伙修了新水渠。”离开时,两家人热情地送上自家种的菜,这正是把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的生动体现。

做到三个到位

做到三个到位,正是天祝县“1234”工作法中“防患于未然”的关键一环。赛什斯镇将法律法规送教到位,13场法治宣讲送到田间地头,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民法典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让“遇事找法”慢慢成了习惯;把苗头隐患排查到位,镇村干部、网格员、老支书、“综警司”力量联动,零距离倾听民声,让矛盾隐患无处藏身;注重调解成果巩固到位,对化解纠纷100%定期或不定期回访,复杂问题“一案一策”跟踪到底,确保已调解的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上次调解的赡养纠纷,我们去看时,老人说儿子现在每周都来送饭……”调解员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回访情况,这种闭环管理让许多矛盾纠纷不再复发。

做实四项重点

赛什斯镇将矛盾调解作为首要任务,小纠纷由包村干部、网格员“一对一”化解,难题由综治中心牵头,派出所、司法所、村组合力攻坚,今年已调处化解27起矛盾纠纷;政策宣传形式多样,通过集中宣传、进校园、以案释法等方式,发放材料超3000份,让法规条文变成生活常识;文明倡导紧盯陈规陋习,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问题,镇村专班上门劝说,“红黑榜”曝光警示;情绪疏导则通过知情会、恳谈会等形式,让村民有处说理、有处释怀,还号召乡贤能人加入,形成共治合力。

如今的赛什斯镇,老支书的威望、网格员的细心、专业力量的支撑,正通过“1234”工作法编织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平安网,不仅解了村民的愁,更暖了群众的心。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