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美新画卷】深耕细作“小阵地” 撬动基层“大治理”——古浪综治中心全面推行“1314”社会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11 15:31:46     来源:甘肃法治报

  网格员入户排查矛盾纠纷。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马文奎调解一起合同纠纷。古浪县综治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古浪县积极作为、大胆革新,全面推行“1314”社会治理模式,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为抓手,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功能布局的优化,紧密贴合基层实际,全方位激活潜能,将矛盾化解的触角延伸至县域的每一寸土地,不断夯实主动创稳基层底板。

  “多亏了综治中心,我被拖欠许久的工资才有着落。”“之前反映的下水管道异味问题,综治中心帮我们彻底解决了。”……百姓的认可与称赞,便是对这一模式成功实践的生动注脚。

精雕细琢“一个中心”

筑就服务高地

  走入古浪县综治中心,现代化便民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大厅,清晰醒目的各类指引标识,为来访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功能完备的功能室,涵盖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宛如一座综合性的“社会治理服务超市”,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古浪县综治中心依据实际需求,精心构建了“1厅+10室+7中心”的实战平台。在这里,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专业的诉讼指导,帮助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检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确保司法公正;法律援助中心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让法律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人。通过有机整合这些功能中心,真正实现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高效运作模式。

  为保障综治中心的高效运行,古浪县制定了32项全面且细致的工作制度。其中,“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各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周分析、月研判、季考核”机制则为综治中心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每周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每月进行综合研判,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季度对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在这些机制的保障下,古浪县综治中心形成了以调解为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体系。对于一般性的矛盾纠纷,优先调解解决,充分发挥调解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则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确保每一个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县综治中心的示范引领下,全县上下积极响应,已成功建成县、乡、村“枫桥式”综治中心190个。这些综治中心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分布在古浪县的各个角落,构建起上下贯通、三级协同、高效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创新机制“三调对接”

提升化解效能

  古浪县深刻认识到“三调对接”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的重要抓手,严格把控分流派单、精准调解、跟踪回访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行“333”工作模式,不断提升“三调对接”的质量与效果。

  诉调对接明确“三个”工作时限,即受理案件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流,调解过程中严格遵循调解期限,调解结束后及时进行司法确认等后续工作。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案件的拖延,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警调对接强化“三个”第一时间,要求民警在接到纠纷报警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开展调解工作。确保纠纷在初期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访调对接细化“三个”服务标准,对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及时处理。从接待态度到处理结果,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综治中心对办理程序、进度和结果进行实时跟踪,建立了完善的提示、催办、反馈等工作机制。一旦发现某一案件办理进度缓慢或出现问题,便会及时发出提示或催办通知,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在县乡综治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古浪县主动创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诉前案件分流率、调解成功率、警调成功率、访调成功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裴家营镇居民安某与保险公司因养鸡保险赔偿产生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后安某向信访局反映。信访局通过访调对接机制将纠纷转至综治中心。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调解程序,调解员快速了解情况,依据保险法规,经过多轮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保险公司赔偿安某46000元并进行司法确认。整个过程高效有序,充分体现了“三调对接”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时的优势。

科技赋能“一个平台”

筑牢稳定防线

  在信息化时代,古浪县敏锐地意识到信息化平台在综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将其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通过平台报送各类信息2.5万条,这些信息涵盖了社会治安、民生问题、矛盾纠纷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海量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和社会治安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化解。

  黄花滩镇张某某被俞某拖欠1万元建房劳务费,催款无果后张某某到综治中心反映。综治中心受理后,借助信息化平台快速查询双方过往纠纷记录及相关信息,指派调解员迅速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员依据掌握的信息,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俞某当场支付欠款。

  这一劳务纠纷的快速解决,得益于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有力支持,彰显了科技赋能在矛盾化解中的积极作用。今年一季度,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大幅下降,这一成绩的背后,信息化平台功不可没。

协同联动“四支力量”

凝聚强大合力

  古浪县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注重统筹政法力量、网格力量、调解力量和社会力量,通过协同联动,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政法部门常驻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实现仲裁、司法确认等业务的实质性办理。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政法部门的专业人员能够为纠纷解决提供权威的法律意见和支持,确保调解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建立“专职网格员+创稳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管理服务模式,划分网格278个,配备网格员、网格辅助员2335人。这些网格员就像分布在基层的“神经末梢”,能够及时发现和收集各类矛盾纠纷信息。他们定期走访巡查,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升级。

  古浪县聘请专职调解人员,挖掘“田秀才”“土专家”充实调解队伍。调解人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故,在调解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诉求,运用灵活多样的调解方法,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其中,“马有信工作法”是古浪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其经验被各级综治中心推广,已建成22个“马有信工作法”调解室,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800多件。

  同时,统筹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关注特定群体的权益保护,积极参与相关纠纷的调解工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也广泛参与其中,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了多元化支持。

  古浪县通过“1314”社会治理模式,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战化运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古浪县将继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巩固主动创稳成果,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社会治理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