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六月雪未消,冰沟清流映山娇。”驱车向祁连山脉东麓行进,当高速公路旁的冰沟河渐次展开画卷——雪山巍峨、溪流清冽、草甸如织。
近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高原秘境,探访天祝冰沟河的生态蝶变。
冰沟河,因祁连山冰川融水得名,汇聚了阿尼岗嘎尔雪山的雄浑、柴尔龙海天池的灵秀、马兰花草原的广袤。然而数年前,过度放牧与开发让这片“天然氧吧”一度“伤痕累累”:草场退化如斑秃,河床裸露似白骨,雪豹、岩羊等珍稀物种难觅踪迹,连“十里不同天”的气候也因生态失衡黯然失色。
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天祝县将冰沟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以“台账式整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成立专班对接上级部门,啃下保护区准入、环评、用地等“硬骨头”,让开发与保护在法治框架下握手言和;划定“禁牧红线”,让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投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零排放”,让清流不被污染侵蚀。
冰沟河广袤的草原秘境,骏马悠然啃食青草。新甘肃•每日甘肃网 吴承启 摄
漫步在冰沟河腹地,生态保护的智慧随处可见,木栈道如灵动的丝带悬空蜿蜒,精准避开每一株原生植被的根系,让松萝继续在枝头垂落如帘;三百余个原木色分类垃圾箱隐没于松林褶皱间,箱顶覆盖的茅草与苔藓浑然一体,宛如自然生长的树桩。
如今的冰沟河,正以蓬勃生机回应守护,雪山融水在卵石间欢唱,马兰花在栈道旁织就紫蓝花带,红外相机频频捕捉到雪豹、马鹿的灵动身影,土壤监测显示含水量提升15%。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红利正转化为民生福祉:200余名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藏式民宿里的酥油茶香与电商直播间的叫卖声交织,山野间的蕨麻、松茸搭乘物流车,成为城市餐桌的“生态馈赠”。
“现在每天能卖几十斤酸奶,收入比放牧时还稳当。”牧民卓玛的羊皮囊里,装着比奶香更甜美的希望。2025年,冰沟河凭借“生态+文旅”的创新模式,斩获“生态文旅发展典范”称号,成为甘肃生态旅游的闪亮名片。
从“生态之殇”到“生态之窗”,冰沟河的嬗变是天祝县践行“两山论”的鲜活注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