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行】民勤:210万亩“绿色长城”锁住两大沙漠侵袭

发布时间:2025-06-10 11:24:37     来源:法治甘肃网

(WAQEY生态环保行 配图) 民勤:2(41342326)-20250610112608

6月8日,媒体记者在民勤环绿洲锁边林草带治沙现场采访。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摄

在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围之下,民勤县曾因88.18%的土地荒漠化、408公里风沙线逼城的危局,成为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阵地”。6月8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跨越75年的绿色奇迹:一条总长380公里、面积达210万亩的环绿洲锁边林草带全线闭环,如钢铁长城般横亘沙海,将两大沙漠的侵袭牢牢锁住,成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支点。

  这片“沙海孤岛”的特殊地理困境,正是治沙奇迹的起点。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曾被称作“悬在半空的花盆”——流沙随时可能吞噬绿洲。1950年一场万人誓师大会吹响治沙号角,先辈们以“崖土压沙”“柴排压碱”等土法与风沙博弈,“铁姑娘治沙队”肩扛手推植绿,“红领巾护林组”守护幼苗成长,1958年民勤捧回“全国造林先进县”奖牌,在沙海楔入首道绿色防线;1978年“三北”工程落地,林业先驱扎根红崖山水库畔,割草压沙、营建林带,累计建成25万亩防风林、封育35万亩植被,首次遏制流沙南侵,实现“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折。

(WAQEY生态环保行) 民勤:210万(41342312)-20250610112814

民勤环绿洲锁边林草带。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摄

  进入新时代,随着“三北”六期工程推进,民勤治沙模式全面升级——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核心区,民勤聚焦退化林带修复与生态屏障闭环目标,2025年通过“工程固沙+植被修复”模式攻克“最后一公里”生态断点;同步部署智能滴灌、土壤墒情监测等数字化设施,实现210万亩林草带智慧管护全覆盖;引入光伏治沙等生态产业融合项目,推动防沙治沙效率提升50%以上,完成从“人工粗放”到“科技精准”的转型跨越。

  其中,环绿洲锁边林带宋和村至泉水村段(总长53.2公里)作为示范工程,依托“三北”工程及群众投工投劳,构建“外围封育+边缘固沙造林+内部林网优化”立体防护体系:通过工程固沙、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栽植樟子松、梭梭等乔灌木,并混播沙米、苦豆子等耐旱草本植物,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屏障,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与生物多样性。

  “每一株梭梭都是生态哨兵,每一寸绿带都是奋斗史诗。”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姜莉玲感慨道,从“人沙对峙”到“人沙和谐”,这片土地用75年建成210万亩环绿洲林草带、阻断两大沙漠侵袭,实现沙丘移动速度下降60%、植被覆盖率提升30%的生态奇迹,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