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帮我解决了大难题。”近日,市民李某某将一面锦旗送到古浪县综治中心,表达了调解员为其成功调解装修合同纠纷的诚挚谢意。
走进古浪县综治中心,记者看到的是墙上挂满的一面面锦旗,这既是群众对其工作的认可,也是古浪深入践行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实现多元社会力量在基层“握指成拳”的体现。
今年以来,古浪县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进一步夯实治理根基、优化治理格局、激发治理活力,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更多内涵,让基层治理更强更高效。
胡文菊是古浪县城关街道昌灵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坚持把排忧解难、服务居民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初心,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和社区工作的需要,串百家门、问百家事,倾听群众呼声,宣传方针政策,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排百家忧、解百家难,确保了所负责小组居民生活的和谐稳定,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
“‘枫桥经验’是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网格员则是践行‘枫桥经验’的重要力量。”城关街道昌灵社区党委书记李银莲告诉记者,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切实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
作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上的微细胞,社区网格员充分发挥“哨兵”作用,实时捕捉居民需求,从协调邻里纠纷到排查安全隐患,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对待,用心用力解决居民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用真诚服务换取群众的肯定和支持,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网格平安稳定。
古浪县各乡镇(街道)按照“一镇一经验,一村一亮点”工作要求,探索出了一批新的“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经验和“枫桥式”工作方法。城关街道昌灵社区“六有”工作法让服务居民“零距离”;古丰镇古丰村“五点发力”当好主动创稳“守护人”,点亮基层治理“平安灯”;土门镇胡家边村践行“1+1+3+N工作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基层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立足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让“基层强”、让“基层安”。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00余件,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210个综治中心,完成实战化暨“枫桥式”创建县级验收190个。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