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镇:“1134”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发布时间:2024-07-20 16:45:26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天祝县安远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一个平台、一张网、三治融合和四条渠道的“1134”工作模式,全方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基石。

用好社会治理“主阵地”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和主阵地,我们将全力推动综治工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工作融合。”安远镇相关负责人说,全镇将综治中心作为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和“智慧高地”,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并与县综治中心视频联通,随时进行远程视频调解。

  各行政村以“多室合一”的原则规范村级综治中心,支部书记兼任村级综治中心主任,整合村“两委”干部、网格员、联户长、调委会等力量,参与日常调解工作,进一步聚合解纷力量。全面落实“中心吹哨、站所报到”工作机制,对婚姻、劳资、邻里等纠纷,由各村调委会调解,派出所、司法所等站所联动,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体。

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安远镇持续做实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不断强化网格化为民服务意识,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网格员的“上心事”,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及时有效把信息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村组、纠纷化解在基层。充分利用好驻镇、驻村单位资源优势,共建共治,把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依托陇情e通载体,以炕头会、院落会等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造“向群众发声”和“听群众心声”的双向互动平台,及时掌握网格动态、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推进镇村网格精细化管理工作,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

唱响乡村文明“和谐曲”

  安远镇在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多向互动”中焕发“乘数效应”,有效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通过大力培养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时普及到农户,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尊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积极引导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作用,细化村规民约,制定让群众讨论,实行让群众监督,处罚让群众决定,不断推动村级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规范化建设,完善“一约一单一张网,一星一队一活动”的“六个一”模式,大力推广“一碗烩菜办丧事”,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畅通渠道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安远镇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作为工作切入点,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上门反映与主动了解相结合、日常接待与定期接访相结合,畅通平台及时受理、走家入户上门受理、搭建桥梁定期受理和综治中心集中受理四条渠道,搜集民情民意,接收群众诉求,建立问题清单,强化研判分析,抓实整改反馈,有解、有情、有信办好群众的事。将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