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聋哑人张某眼含热泪用手语比划,并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凉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及甘肃金黎明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深深敬意和真诚感激。近日,武威市凉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全流程陪护”和“全流程辅导”,帮助当事人顺利完成诉讼程序,成功化解一起涉残疾人纠纷案件,让特殊群体实实在在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4月18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焦急地来到凉州区司法局寻求法律帮助。他一边晃动着手机,一边向工作人员比划手语,凝重的表情传达着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意识到他是聋哑人之后,主动与其添加微信,通过文字交流了解了原委。原来,请求帮助的张某与汪某系朋友关系,二人均为聋哑人,汪某现居于四川省简阳市,2021年1月至4月期间,汪某多次以急用钱款为由,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先后十几次向张某借款共计17100元,约定还款时间已至,张某多次催要,汪某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并拒绝偿还借款。万般无奈下,张某来到凉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希望通过法律途径收回借款。在了解详情后,工作人员耐心向张某阐释了其应享受的诉讼权利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告知其案件不是法律援助诉讼代理的受案范围,但司法机关可以为他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法律援助服务。经张某同意后,工作人员随即联系甘肃金黎明律师事务所为张某提供相应法律帮助。援助律师在认真了解案情后,整理案件思路,通过调取张先生与汪某的聊天记录、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转账记录,帮助其收集、整理证据材料,并从诉讼层面分析利弊给出法律意见,并主动介入调解,汪某当天返还张某借款1000元。
4月22日,经凉州区人民法院开庭线上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汪某自2024年5月起,每月25日前向张某还款1000元,剩余款项于今年12月一次付清。这起民间借贷纠纷以调解形式结案,极大地节省了受援人维权的时间成本,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社会成员当中的少数,残疾人在面临涉法涉诉的问题时,他们更需要的是耐心的倾听和专业的解答,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法治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注脚。近年来,凉州区顺应广大残疾人群众的新期盼,坚持以人为本的帮扶理念,创新方式,建机制、搭平台,着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残疾人撑起维权保护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杨舒雅)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