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凉州区和平镇中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4-02 14:51:13     来源:甘肃法治报

维护社会稳定 守护一方平安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凉州区和平镇中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中庄村以法治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3年,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中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着眼组织网络建设

撑起风险防范“安全伞”

积极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村建二级网格1个,三级网格8 个,网格覆盖8个村民小组,配备人民调解员5人、综治信息员8人、 群防群治人员15人,组建了义务巡逻队15人,人民调解员、综治信息员、群防群治人员和镇村组干部、公安民警均在网格中发挥作用。对网格内的特殊人群进行建档立卡、分类管理,做到了帮教及服务管理措施到位。通过群防群治人员不定时排查与镇村组干部的经常性排查结合,确保了辖区内无重大恶性案件、无吸毒人员,无越级上访现象,居民对社区管理较为满意。同时,加强金牌调解室建设,发挥原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明熟悉群众工作、懂法律、会调解的优势,建立“罗文明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58起,成功率96%,有力维护了基层稳定。

着眼民主法治建设

打造基层治理“桥头堡 ”

加强法治阵地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委会建成法治宣传长廊1个、法治广场1个,开设了法治书屋1个,及时更新法律知识、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等宣传内容。近三年,邀请上级文化宣传部门开展“三下乡” 活动8场次,法治宣讲6场次,法律进村组、企业9场次,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接受德法熏陶。

聚焦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治安户长、调委会的建章立制工作。对各类矛盾纠纷坚持从源头防范,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志愿者队伍,聘请社会“五老”参加矛盾纠纷调处,同时加大矛盾纠纷摸排调处力度,对排查出的纠纷实行包案责任到人,坚决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023年2月村民秦某、王某恋爱期间,双方发生争执和不愉快,双方家长以及秦某和王某都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婚恋关系,王某以无法与秦某相处为由,提出解除与秦某的恋爱关系。争议双方及其家属争论不休,矛盾逐渐激化。村调委会及时介入,深入调查了解,准确把握纠纷的症结问题, 采取讲解法律、以案释法等方式,促使双方回归理性,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在征求各方意见后,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圆满地解决了纠纷,有效发挥了村调委会化解纠纷的作用。近三年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7件,调解成功97件,调解成功率100%,其中司法确认案件7起。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护航乡村振兴战略。聘请法律顾问、公证员、区级人民调解员定期坐班解答群众的咨询和提供法律援助、代写诉状、公证咨询办理等法律服务,引导村民学法、用法、守法,基本形成了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近三年,累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57人(次),提供法律援助35件,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纷争,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着眼法治宣传教育

点燃基层治理“新引擎”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村两委班子通过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红色讲堂等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村干部依法治理村务的能力;为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围绕维护农民权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每年举办普法带头人、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培训活动4场(次),营造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等主题法治宣传和党内法规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宪法进万家”“法律进乡村”“送法进农户”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

强化党建引领

搭建协商民主“连心桥”

坚持“党建引领、德法融合、三调联动、服务为民”的治理格局,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确保各项工作在党组织领导下有序推进。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等方式,让群众直接参与,成为协商议事主体。通过民主协商,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将“五议五公开”工作与协商民主工作衔接,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调委会职责》《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30多项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管理规范,村务日常工作按照农村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程序有序进行。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