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厚植法治为民情怀
——记全省“铸忠诚警魂”第二批政法楷模达一静
达一静参与普法宣传活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工作13年来,凉州区司法局东关街司法所干部达一静扎根基层,厚植法治为民情怀,用心用情静守辖区平安,践行着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使命担当。2023年11月7日,她被选树为全省政法系统“铸忠诚警魂”活动第二批“服务群众”政法楷模。
维护社会和谐的“守护者”
东关街是市、区重点区域,针对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少、工作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达一静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在辖区成立了凉州区第一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形成了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调解工作格局,真正做到了联调联动。
几年前,辖区学校一名学生在天马湖溺亡,溺亡学生家属和学校因善后事宜发生激烈冲突,拒绝遗体安葬,给学校正常教学造成恶劣影响。达一静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溺亡学生家属情绪,一边积极协调学校,组织双方当事人见面,了解纠纷详情和双方诉求。通过“法+情”,多方位分析,给当事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引导其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合理诉求,用调解过的同类型纠纷以案说法阐明双方的责任,直中要点,最终促使双方和解。
为确保协议顺利履行并具有强制法律效力,达一静加班加点备齐材料,在凉州区人民法院对协议书 进行了诉前确认。事后,学校向东关街司法所赠送了“维护公平正义,彰显司法权威”的锦旗。
每当辖区内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无论是夫妻关系不和还是邻里之间闹矛盾,只要需要她,她就会出现在纠纷现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十几年来,达一静走楼院串小区,深入居民家走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力争做一名维护社会和谐“守护者”。
做失足人员的“引路人”
达一静认为,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以心换心的工作,一定要当好失足人员的“引路人”。
准确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对症下药、因人施策……在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她坚持勤走访、实帮扶、无缝衔接和必接必送。
刑满释放人员王某,2010年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经多次减刑,于2019年刑满释放。她在帮教过程中,根据其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了帮教方案。了解到他在服刑时表现较好,一直都没有放弃学习,她经常与其沟通联系,分析市场行情,为他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其自主就业。
如今,在达一静的帮助下,王某在凉州区金沙物流园成立了一家货运信息部,为货运司机提供物流信息,收入固定,生活稳定,思想上进。
做法律知识的“传播机”
在法治宣传工作中,她坚持以“法律引路,服务至上”“居民的满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的服务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的普法模式,利用普法微信群、QQ群、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发布法律知识、典型案例,让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法律。
同时,利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进社区开展法治讲座和法律咨询,让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法律服务。社区法律顾问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纠纷、老旧小区改造、治安管理处罚等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为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将“法治大餐”送到居民身边。
近年来,达一静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8场次,举办法治讲座12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5万余份,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20余件。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