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堡乡:“六优化”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发布时间:2023-12-18 09:59:24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古浪县十八里堡乡综治中心以主动创稳、主动创安为主线,以“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为抓手,通过进一步优化阵地建设、网格体系、矛调机制、信息平台、治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优化阵地建设实现“一站式”办理

  十八里堡乡按照“六有”“八化”要求,整合现有办公条件,规范化建设乡综治中心,占地面积约30多平方米,设置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解、禁毒、反诈、信访等功能室,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力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好“多家事”。

优化网格体系提升工作质效

  按照《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要求,完成网格划分和统一编码工作,进一步优化网格体系,将全乡4个村划分为4个网格,选准配强专职网格员4名、创稳网格员4名、网格辅助人员26名,10名群防群治队伍人员,充实基层网格力量,提升网格服务管理能力。组织网格员培训2场次,着力提高网格员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质效。

优化排查机制提高化解成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为抓手,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调处矛盾纠纷17件,确保问题不堆积、矛盾不激化、事态不升级,坚决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落实分析研判制度,针对重点信访件或疑难问题,及时召开党委扩大会,攻坚化解,统筹联动开展矛盾纠纷防范排查化解,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优化信息平台方便群众诉求

  依托“陇情E通”APP、“武威民情e点通”、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等线上工作平台,群众通过扫码、APP和微信小程序填报反映各类烦心事、揪心事,极大方便了群众反映和解决诉求,上报信息3400条,服务群众1200人,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的。通过及时了解村民服务需求和诉求事项,逐步实现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事前预防、分析研判、调度指挥、综合施策,构建自下而上的反映渠道和自上而下的响应平台。

优化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

  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鼓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能人乡贤、德高望重人士等参与乡村治理,发挥村干部牵头、乡贤主持、群众说理评理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群众公共利益、民计民生、矛盾纠纷等方面诉求,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优化服务理念强化责任担当

  积极落实“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接访机制,全力保障信访渠道畅通,在保持电话接访和见面接访渠道畅通的基础上,主动排查矛盾线索,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切实增强群众合理诉求的解决力度,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实打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群众反映的诉求“有始有终”,倒逼服务提质增效,助力“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提档升级。(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马进峰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