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村里有白事,都会大操大办,现在吃一碗烩菜就把事办了,大家在村规民约的引导下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前,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岩茂怀对记者说。
近年来,炭窑沟村把实化具体化村规民约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支部全程引导、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协商“立村规”,扭转“村陋习”,以“一碗烩菜”简办丧事等“小村规”撬动“大治理”,促进了村风文明,推动了平安建设。2022年,该村被武威市命名为市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村。
紧贴实际“立”约
炭窑沟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把群众中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协商确定“烟不过十块、酒不过六十、车不过六辆”新办喜事。针对乡村治理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村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适时调整修改内容,细化村规民约的范围、条文,把大家普遍认可的提议纳入约定,求得最大公约数。积极探索将“生态超市”兑换积分等做法补入约定,激励引导群众自觉遵规履约。
多措并举“执”约
炭窑沟采取党员带头学、分片划组讲的方式,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宣讲村规民约,全覆盖签订《做文明炭窑沟人承诺书》,营造了村规民约“我参与、我承诺、我执行”的浓厚氛围。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方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典型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一碗烩菜”简办丧事,为全村树立了榜样。配套设立“六会”组织,用好道德储蓄所、道德红黑榜等平台,“红榜”激励42人次,“黑榜”通报16人次,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注重成效“守”约
炭窑沟持续推进可量化、易执行的村规民约,完善奖惩内容和措施,以正面激励、反向约束相结合,推动“要我遵守”转变为“我要遵守”。群众自觉对房前屋后树木落实属地管护,“生态超市”累计兑换积分3.59万分,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党员、干部、乡贤在移风易俗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族群众耳濡目染、学有示范,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已有7名党员群众“一碗烩菜”简办丧事,实现了“少数”到“多数”的转变。(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