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建设社区:“五治融合”创建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22-07-07 16:02:5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嘉峪关建设社区:“五治融合”创建美好家园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近年来,嘉峪关钢城街道建设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筑牢“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人文理念,创新推出“五治融合”工作举措,完善社区服务、抓牢社区治理,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幸福美好家园。

党建领家

建设社区建立了“红色集结号”党建联盟,实现大党委联合红色联盟、党支部引领红色片区、党小组组建红色网格、党员激活红色细胞的社区党组织网络。夯实大党委“1+9+X”协商议事机制,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工作制度,确立一个单位联系一个支部,包抓一个片区,一名党员服务5户居民的“1+5工作模式”,常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法治保家

社区成立“小马扎”普法宣传队,深入房前屋后,采取拉家常的方式,以案释法,让群众爱听、想听、听懂。建立“蒲公英”法治文艺小分队,由17个网格长带领网格内热爱文艺的居民构成,开展社区公约“我承诺、我遵守”承诺活动,开展“美好生活·与法相伴”普法活动。设立“家和服务工作台”,组织“三官一律一所”开展“访民情、化纠纷、促和谐”专项行动,每月定期召开综治中心工作例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通过“进家庭、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送温暖”行动,及时化解社区中婚姻、邻里、民事纠纷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德治惠家

通过建设“微景观”、创优“微服务”、选树“微典型”,打造“家文化”特色小区,倡导家风共树、家事共商、家园共建、家誉共享,开展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等活动。打造小区“口袋公园”,通过街角空间、运动场所、活力街巷、公共设施、生态小区等公共要素改造,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生活环境的改善。招募“老树翁”护绿爱绿,开展“小手拉大手”“五好楼栋”创建等活动,倡树小区文明新风。

自治兴家

推行“236工作法”,构建社区党组织网络和社会共建网络“两网融合”体系,搭建“大党委议事、网格议事、楼院议事”三级协商议事主体。规范六步议事程序,打造了楼栋居民议事厅、墙上议事等平台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难点问题。打造“合家汇”共享集市,融合跳蚤市场、小区能人特色会展、最美居民评选等形式丰富的邻里文化活动,实现小区治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智治强家

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强化网格管理。建立完善楼栋信息、房屋信息、人口信息等相关要素关联基本信息数据库。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一窗办理”,落实AB岗、帮办代办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服务。打造社区党群直播间,发挥居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让党建政务服务更为专业、精准,让网格治理更为科学、高效。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