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安全感”
——嘉峪关市利民社区“五个一”模式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近年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利民社区坚持以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凝聚民智为宗旨,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带动作用,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契机,探索“五个一”治理驱动模式,推动社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为民服务再上新台阶。
做好“一个中心”
打造“一站式”工作平台
利民社区倾力打造“一站式”服务综治中心,使其充分发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网格服务管理中心、来访接待中心协作融合的整体效能,通过实行 “一站式”服务,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和调处矛盾纠纷,实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散”到“合”的转变,有效推动综治中心高效运转。截至目前,受理群众各类诉求68起,办结64起,化解矛盾纠纷44起,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社区。
织好“一张网络”
实现社情民意全掌握
利民社区建立完善四级网络组织架构即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党的组织向网格楼栋延伸、向党员居民生活延伸,形成社区整体一张网,依托警民共建、重点走访、消防安全检查、矛盾调解、志愿服务、居民委员会协商议事等载体,把服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到网格,真正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同时设置民主议事协商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进一步将居民预约办事、情况反馈等一系列便民服务落实、落地、见效。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听真话心声、摸实情实底、找问题纠纷、查安全隐患,实现“自己的家园共同维护建设”的目的。
深化“一项机制”
实现矛盾纠纷化解
利民社区依托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援助室和“三官一律”进社区等载体,充分发挥专业人员队伍力量,分析研判辖区治安形势,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开展“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互联共转为民办实事 心系群众惠民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密切联系群众,聚焦群众困难需求,精准发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滋生。社区以“百日攻坚矛盾纠纷大排查”为契机,网格员、楼栋长充分发挥作用,定期深入辖区,充分了解居民需求,从根源上预防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完善“一个体系”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利民社区不断强化数据整合、资源共享,提升公共视频资源利用效率和研判水平。夯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整合派出所、物业、志愿者巡逻队等力量,建立24小时巡逻制,并利用老旧房屋改造工程的有利契机,在辖区内各路段安装摄像头,实现重点区域公共视频全覆盖,提升小区智能化水平,让居民群众有“看得见的安全感”。
推进“一个工程”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平安网格”等平安创建活动,利民社区组织治安巡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小板凳”矛盾纠纷调解小分队、“五色服务”等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调解化解矛盾纠纷、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平安和谐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定期走访独居、孤寡、空巢老人,了解老人的需求,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排查居家安全隐患,并向老人普及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老人自我防护意识,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