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解锁社区治理“新密码”
——嘉峪关新华社区推行“全科网格”模式服务于民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新华社区积极推行“全科网格”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有效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格局,实现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矛盾化解、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社情民意等内容全覆盖,让网格工作真正服务于民。
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热情接待群众,解答群众咨询事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苗丰俊 摄
率先垂范 精耕“责任田”
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组织架构和制度基础,贯穿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全过程,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把风格化服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书记抓网格化服务的工作体系,通过各尽其责、上下联动,实现基层治理力量在最小单元网格的全覆盖。深入辖区网格中参与疫情防控、群防群控、防灾减灾、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街道、社区协同市上各部门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0余条,充分实现网格化管理触角延伸到辖区社区每一个角落、网格的每一处细节,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夯实基础 细作“份内事”
社区结合实际情况,逐步优化设置专属网格,形成一个治理服务综合网。充分发挥辖区联合党支部参与社区基层网格化建设的积极性,整合社区内党组织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落实好共建机制。网格及时建立党支部,建立了由社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网格党支部、网格员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实现党建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应用。社区党委充分利用每周例会、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党规党纪及法规政策,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社区网格员的必修课,避免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
用心用情 打通“连心桥”
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每个网格都配有网格长+网格员+物业联络员,每天定期在网格内开展实地走访,通过“走亲戚”“拉家常”的方式,耐心解释各项惠民政策,细心了解居民群众的所需所想、实际困难、居住环境等,分类建立台账,分类分情况有效解决,实行动态更新管理,把居民群众的大事小情记在心、挂在嘴,赢得居民群众的称赞,拉近情感距离,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目标。同时建立“网格+微信群”11个,由网格员负责管理,把微信群作为网格的重要工作平台和宣传阵地,提供“双网”(“网格+网络”)精准服务,真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