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覆盖面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公安局实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警员和网格员高效合作,真正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全民防电诈。
培训+宣传“同发力”
为形成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合力,嘉峪关市公安局各派出所与社区联合组织系统性、针对性的专业反诈宣传培训,通过民警讲解高发案件办理过程、归纳总结各类诈骗模式中的常见套路,全面提升警员和网格员的反诈宣传效能。
“朝阳派出所的警官每天都在我们的居民群里发防骗提示,一天一张图给我们讲最近的案例和怎么防止被骗,反诈知识我记得可清楚了!”家住昌盛小区的张阿姨说。朝阳派出所以社区警务为主导,警格和网格融合,打造一体化立体式宣传阵地,加强舆论引领。依托多个网格微信群、居民微信群持续开展反诈信息推送,通过寓教于乐的典型案例推送宣传,扩大宣传面,营造浓厚氛围,全面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同时,通过入户走访,引导群众注册“金钟罩”反诈小程序,并面对面地向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解析和防范技巧,真正让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技巧入耳入脑入心。
走访+宣传“零距离”
嘉峪关市公安局结合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百万警进千万家”“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组建社区民警、反诈中心民警与网格员、驻村帮扶队伍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反诈宣传队,用“铁脚板、婆婆嘴”开展点对点入户、一对一宣讲等多维立体方式的反诈宣传,向广大群众面对面传授防骗识骗技巧。
“我经常在下午上班途中听民警讲反诈知识的广播,警官讲的反诈技巧很实用,而且讲的案例也特别有意思……”市民李女士经常在开车上班途中听反诈广播。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前期详细梳理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全面研判分析的基础上,与嘉峪关交通广播合作推出反诈广播节目,通过民警广播说反诈的方式,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工作,同时民警在广播中积极推广“金钟罩”反诈小程序,引导群众进行注册,为群众的“钱袋子”上了一把“安全锁”。
防范+宣传“无死角”
嘉峪关市公安局组织社区民警同网格员密切配合,加强对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关键部位的宣传引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全力提升宣传精准度。一方面,守住重点群体,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地区及中小学生、老年人等重点易受骗人员,采取一对一、面对面方式,延伸宣传触角,同时发挥网格员门清户熟优势,加强与空巢老人子女的联系,及时发现隐患和苗头,有效阻止被骗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紧盯重点行业,深入辖区银行网点,在银行大厅、自助存取款机、营业窗口等醒目重要位置张贴宣传材料,摆放宣传手册,建立民警“巡逻”、保安“巡查”、大堂经理“首问”、柜面工作人员“核对”四防责任制,主动与辖区各银行分理处沟通对接,提醒各网点加强对ATM机的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制止。(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苗丰俊通讯员李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