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陌邻”变“睦邻”
——嘉峪关雄关街道开启基层治理生动实践
社区工作人员热情对接群众需求.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以 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与“四学五悟· 六办七开”相结合,找准家庭细胞的 “小切口”,开展“邻里文化节”系列主 题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 浓郁欢快的氛围营造,吸引了广大居 民家庭主动参与,让“陌邻”变“睦邻”, 开启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邻里“嘉年华”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举办雄关街道首届“邻里文化节”开幕式,现场发放《邻里和谐倡议书》和邻里互助卡,设置主题宣传展板,搭建居民舞台和书画、剪纸、刺绣、串珠等手工艺品展台14个,吸引广大居民群众现场展示、学习交流。街道各社区立足群众所愿,推出百家宴、巧手节、风筝节、手工展等一系列新颖多彩的“嘉年华”活动。胜利社区搭建“睦邻集市”,居民积极参与,将家中闲置的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物品带到活动现场互换互赠,物尽其用,各取所需。
邻里“议事会”助推居民敞开心扉
建立邻里协商制度,完善街道、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的通道,居委会组织居民代表共同起草制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社区睦邻公约》,通过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把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搭建了居民群众问事议事、理事办事的对话平台,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各社区结合工作实际,打造了一批以居民“议事厅”、小区“议事亭”、广场“睦邻亭”为代表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协商议事阵地。雍和社区通过广场“睦邻亭”,为居民化解邻里矛盾纠纷19起;德惠社区碧水绿洲小区居民小组和业委会多次召集居民在议事厅集体商讨解决了小区物业服务、绿化水源、房屋产权、小区围墙、房屋漏水等小区存在的疑难杂症28个,让原来的“问题小区”彻底没有了问题。今年以来,社区各类“议事会”阵地共协商解决邻里诉求和基层治理难题200余件。
邻里“互助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社区积极搭建互助平台,发动有意愿、有特长、有热情的居民组建先锋工作队16支、睦邻志愿服务队14支,通过制作“彩色互助栏”发布帮助信息、举办邻里互助会、结对形成“互助之家”等形式,为有需要的家庭排忧解难。目前,活动共开展慰问空巢老人、关爱失独家庭、帮扶困难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79次,向居民发放邻里互助卡600余张。祁连社区恒安嘉苑志愿维修服务队,是小区有维修特长的居民自发组建的睦邻服务队,服务队根据小区内重点人员和楼栋分布情况,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确定每位志愿者的联系楼栋和重点联系居民,主动与小区内的33名孤寡老人建立了帮扶关系,为小区内的每家住户都发放了印有联系电话、服务内容的邻里互助卡,构建起了“有邻里就有交往、有参与就有幸福”的新型社区邻里关系。
邻里“共帮建”汇聚群众坚实合力
街道各社区积极组织楼栋长,联合物业和互联共转单位,采取打造“最美家园”“特色楼栋”、认领小区空地、培育邻里花园、建设邻里文化广场等形式,引导不同需要、不同爱好的居民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利用旧展板、废弃木条、麻绳等物品,将单调的小区、楼道装扮成文明宣传的新载体和新阵地,搭建起党群干群沟通交流的小平台和“连心桥”。
活动开展以来,祁连社区幸福家园小区的“认领责任田荒地变花园”项目就是小区居民在社区和居委会的邀请动员下,大家共同商议小区绿地规划,积极认养空闲绿地,组织清除垃圾杂物,通过居民与社区、“互联共转”单位两个月的共同整治以及持续4天的种植活动,让“幸福家园小区”成了真正的“幸福家园”。(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