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紫轩社区聚焦宣传覆盖、居民参与、资源循环三大环节,以创新方法破题、以丰富载体赋能,推动垃圾分类从“政策要求”转化为“居民习惯”,用基层实践绘就出整洁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新画卷。
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社区构建“线上+线下+场景”三位一体宣传矩阵,让分类知识“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线下,社区宣传栏、电子屏滚动播放分类标准与投放指南,志愿者同步开展“敲门行动”,为老年群体等重点对象提供“一对一”讲解;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定期推送科普短视频与图解,让居民随时便捷学;借力主题党日、邻里文化节等契机,开展25场沉浸式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宣传手袋100余个,实现宣传“零盲区”、理念“全覆盖”。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社区量身定制4场精准化主题活动,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面向少年儿童开展“垃圾分类‘童’行动”,通过互动问答、模拟投放等环节,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习惯养成;在紫轩花园A区联合物业推出“垃圾分类‘智’在必行”活动,设置知识大转盘、智能设备实操区,推广集自动称重、微信兑付于一体的智能投放设施,以科技赋能+经济激励,点燃居民参与热情,收获一致好评。
为资源循环利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从“末端分类”向“源头减量”延伸。设立义务维修家电服务点,免费修复电风扇、电水壶等小家电,让闲置物品“重获新生”;不定时组织“旧物置换”活动,鼓励居民交换捐赠闲置衣物、图书等,赋予资源“二次生命”。通过系列实践,营造“能修则不弃、可用则不丢”的低碳氛围,让绿色生活融入居民日常。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