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脚下映初心,社区治理暖人心。近年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昌盛社区秉持“同心和美 幸福昌盛”理念,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服务供给,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鲜活场景,让基层治理效能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承袭长城戍边智慧,社区打造“1+3+M+X”智慧联动体系,7个网格像毛细血管般覆盖辖区每一条巷道,243名党员携手“昌盛响理”等5支志愿服务队,彻底转变“等群众找过来”的被动模式。居民王阿姨家水管深夜滴水,网格党员接到求助后1小时就联系工匠上门维修;小区角落堆积的装修垃圾,志愿者发现后当天便协调清运,让“送服务上门去”成为常态。15分钟生活圈暖意十足:“一场两廊”串起文明风景线,外卖骑手在“昌”享驿站喝上热水、给手机充电,孩子们在红石榴书屋翻阅绘本、在科普体验室探索奥秘;老旧小区换上供暖“新装”后,冬季室温足足提升5℃,新增的停车位让居民告别“抢位大战”,儿童娱乐设施旁每天都回荡着孩童的欢笑声,白发老人坐在长椅上凝望这一切,眼角皱纹里满是满足。
物业“日播报”每天准时出现在居民微信群,“3号楼前绿化修剪完毕”“5单元投诉的电梯异响已修复”,清晰的字迹让服务轨迹全程可溯。昌盛小区200米长的“与光为邻 ‘昌’谈心声”自治文化墙,贴满了居民共同拟定的《我是文明昌盛人》公约,邻里间互相体谅的默契跃然墙上。“民事好商量,社亲邻‘昌’亮”议事厅里,居委会成员与热心居民围坐一堂,就“小区宠物管理”“绿化灌溉时间”等琐事畅所欲言,最终敲定的方案让大家心服口服,“自家事自家管”的热忱浸润社区每个角落。
昌享社区调解室的“以和为贵”四字愈发鲜亮。针对邻里口角、物业纠纷等问题,4支专项调解队各展所长:楼上楼下因装修噪音起争执,调解队带着双方实地查看施工进度、约定作业时间,让矛盾握手言和;婚恋家庭出现隔阂,调解员耐心疏导、情理兼顾,帮当事人解开“心结”。网格即时化解、社区多方会商、司法力量托底的模式,让摩擦在理解中消融。与此同时,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上,各民族交往故事展板引人驻足;红石榴书屋里,汉族老人教哈萨克族、满族孩子诵读“大漠孤烟直”;“我们的节日”活动中,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剪窗花,不同文化在交融中绽放光彩,文明新风如戈壁阳光洒满社区每个角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通讯员 田默涵)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