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栋矛盾调解到家门口便民服务,从安全隐患排查到特殊群体关爱,近年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紫轩社区立足辖区实际,深耕网格化治理创新,通过优化网格体系、汇聚多元力量、精准服务群众、强化科技赋能,织密网格化服务管理“微单元”,激发社区治理“大能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根基。
网格建得实,治理才有底。紫轩社区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原则,对基础网格科学划分、精准布局,确保覆盖无死角。每个网格都明确信息采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安全巡查5项核心职责,将任务细化到环节、落实到专人,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同时,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单元”四级联动机制,网格员每天穿梭在楼栋间,实时更新居民信息台账,小到谁家有独居老人,大到小区设施隐患,都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精准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单靠网格员“单打独斗”不够,多元联动才能聚合力。紫轩社区整合资源,组建以专职网格员为核心,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辖区民警、志愿者、在职党员共同参与的“网格服务队”。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形成问题“发现—上报—分流—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楼栋长李师傅发现楼道堆物,第一时间在网格群反馈;网格员接单后,联合物业当天清理完毕;处置结果同步在群内公示,居民随时监督。社区还鼓励居民担任信息员,成为网格里的“眼睛”和“耳朵”,推动治理从“社区管”变成“大家办”,让“社区是我家”的氛围愈发浓厚。
网格的核心在服务,精准才能暖民心。紫轩社区始终围绕居民需求,把网格效能转化为民生福祉。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建立动态台账,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独居老人张奶奶行动不便,网格员每周上门帮她代缴水电费、代购药品;居民反映单元路灯不亮,网格员现场联系物业,当天就修好;遇到小区停车位紧张的复杂问题,社区联动城管、物业协商,最终新增20个临时车位。
传统“铁脚板”之外,科技让网格更“聪明”。紫轩社区探索“智慧网格”建设,网格员用陇情e通移动终端,现场拍照上传诉求,后台实时派单、跟踪进度;智慧小区安防系统能自动预警高空抛物、消防通道占用,去年提前排查出3处安全隐患。通过数据分析,社区还能预判民生需求,比如根据老年人口数据增配养老服务资源,让治理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预见”,精度和效率双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