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福民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预防在前、排查在前、调解在前”为工作理念,聚焦“抓早、抓小、抓苗头”,创新推行“四网融合”工作法并完善全链条闭环管理,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苗头、化解在萌芽、治理在源头,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持续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
构建“责任网”,压实三级调解责任。社区党委牵头抓总,定期召开会议梳理网格内矛盾纠纷及治理难点,整合居委会、居民小组、楼栋长等力量,联动司法所、派出所等专业资源,搭建“楼栋-网格-社区”三级调解体系。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负责日常排查与信息收集,建立“问题发现—反馈—跟踪”闭环机制,从组织层面确保矛盾早发现、早处置。
织密“调处网”,实现多元协同化解,在责任体系基础上,社区深化与司法所、派出所、法院等专业力量的联动,依托每月“三官一律一所”联席会议研判疑难问题、协同化解复杂纠纷;同时联动“1+3+M+X”社会各方力量,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居民问题“一揽子”解决。
筑牢“防控网”,前置源头治理防线。为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前哨”作用,凭借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主动式、前置式服务。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物业、经济纠纷等问题,网格员实行“拉网式摸排”,通过日常巡查、入户走访捕捉苗头性预警信息,分类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推动工作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
厚植“法制网”,营造依法解纷氛围。在源头防控的同时,社区结合“八五”普法,借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契机,依托社区LED屏、微信平台等线上载体,开展普法讲座、集中宣法、入户宣传等活动。此举既提升居民法治素养与维权意识,引导其“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又增强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的能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
如今,福民社区网格精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矛盾实行销号管理,小问题未演变为大矛盾;居民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依法维权、依法解纷成为共识;“简易矛盾快速调、复杂矛盾联合调、专业矛盾定制调”的多元模式高效运转,矛盾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居民满意度持续提高。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