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太感谢了!要不是你帮我跑前跑后,这适老化改造的扶手还装不上呢。”家住五一社区3号楼的独居老人刘奶奶,拉着网格员王丹的手连声道谢。在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五一社区,16个网格如同16个“服务驿站”,网格员用“腿勤、嘴勤、手勤、脑勤”的劲头,把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居民家门口,让“小网格”撑起民生“大幸福”。
“白天上班不在家?没事,我们晚上再来。”为摸清辖区“家底”,社区为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推行“定时+错时”“全面+重点”走访模式。工作日里,网格员穿梭在楼栋间;傍晚、周末,他们又敲开上班族的家门。
走访中,网格员不仅记录家庭基本信息,更重点关注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连楼道灯损坏、消防器材过期等安全隐患也一一登记,建成动态更新的网格数据库。如今,社区实现“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为精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养老保险怎么交最划算?”面对居民疑问,网格员总能用“大白话”讲清楚。为做好政策解读,社区通过集中培训、案例研讨,让网格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熟练掌握社保、医保、适老化改造等惠民政策。
宣传政策时,社区线上线下齐发力:网格微信群、公众号实时推送办理指南;线下发放传单、张贴通知。针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网格员上门手把手教学,帮他们申领补贴、查询社保,让惠民政策“精准滴灌”到每一户。
“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是五一社区网格员的共识。日常巡查中,他们主动询问居民需求,大到邻里纠纷,小到垃圾清运,都一一记录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响应,能办的立即办,办不了的及时上报并跟踪进度。
独居老人王大爷行动不便,网格员每周上门探望,帮他买菜、取药;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社区链接资源提供助学金。一件件实事,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楼上孩子太吵,影响我休息。”接到居民投诉,网格员立刻上门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社区定期排查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苗头性问题,坚持“情、理、法”结合,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
同时,社区联动民警、律师,建立“网格初调—社区联调—部门协调”三级调解体系,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落点在实。钢城街道五一社区将继续深耕网格化服务,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民忧,在“小网格”里书写基层治理的“大文章”。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