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塔吊林立,绿色智能改造项目高效运转,60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期顺利试产,精密设备发往省外——这座西北工业城市的产业升级热潮,背后是当地税务部门以“税”为擎的精准护航,为制造业注入“智”造动能。
税费红利的精准“滴灌”,正助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嘉东料场,投入超17亿元的绿色智能化改造项目成效显著,智能刮板机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精准推送环保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仅去年就享受到300余万元环保税减免。”公司财务人员张学鹏说。民营企业嘉峪关市长城望宇炉业有限责任公司,凭借高温陶瓷焊补技术领跑行业,专精特新服务专班为其量身定制方案,指导归集研发费用,近三年年均享受加计扣除额近40万元,税收支持让企业创新更有底气。
税收政策更推动“环保包袱”转化为“经济增量”。甘肃润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固废处理基地里,钢渣变身混凝土掺合料,除尘灰制成轻质隔墙板。“资源综合利用减计收入、西部大开发15%税率等政策,2024年为我们减计收入百万元,税务部门还帮我们完善台账,确保政策应享尽享。”财务人员王睿介绍。嘉峪关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的中水深度处理项目也尝到甜头,2024年环保专用设备所得税抵免超30万元,税务部门推行的“报退合一、自动预审”,让政策红利快速落地。
优质服务则为经营“筑基”。“从立项到试产,税务项目团队全程指导,施工设备抵扣、所得税申报预填都有专人帮,少走了很多弯路。”甘肃嘉唐铝业有限公司600万吨氧化铝项目负责人李章宏点赞税务服务。依托大数据监测,当地税务部门建立制造业企业分级预警机制,“税务人员提醒我们规范工程发票备注,规避了抵扣风险,还帮我们完善财税内控制度。”公司财务负责人邸云龙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通讯员 毕童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