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无杂物,小广场新换的健身器材遛弯就能用,住着越来越舒心!”说起社区的环境变化,居民李阿姨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东安社区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民生“头等事”,以“绣花”功夫破解环境难题,从责任、整治、秩序、宣传、设施五方面发力,让家园既干净又暖心。
东安社区成立党委书记挂帅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结合楼栋分布、商铺位置画好“责任地图”:网格员天天扎根楼栋大院,重点盯守居民楼和流动人口聚居区,及时清理楼道杂物;网格长分片驻守商铺集中片区,遇到占道经营、乱堆杂物等情况及时劝阻;班子成员统筹抓老旧巷道,逐个破解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堵点”。“谁的片区谁负责,出了问题找得到人”,清晰的分工让环境管护全天候“不打烊”。
“大家加把劲,把这堆杂物清走,楼道就能亮堂不少!”整治现场,党员志愿者搬杂物,居民们也主动加入。今年来,社区巧借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搭建联动平台,联合志愿者、党员和互联共转单共同攻坚:累计清走沿街小广告30余处;楼道及院落乱堆乱放60余处;针对物流巷道、速八巷道等易堆积垃圾的“老大难”区域,集中开展5次专项整治,11车垃圾被彻底清运干净。为了防止“脏乱差”反弹,社区每月定期开展“环境体检”,发现垃圾清运不及时、杂物乱堆等问题,当场联系物业或大院院主,明确整改时间、盯着落实到位,守住居民的舒适居住环境。
“以前门口有乱扔的垃圾,现在签了‘门前五包’责任书,我们每天开门先扫一遍,还会提醒顾客不乱停车。”在社区经营小超市的王师傅一边擦拭门前玻璃,一边笑着说。今年以来,社区给287家商铺送去“门前五包”责任书,网格员在递上文件时还手把手“划重点”:从管好自家门前卫生、养护绿植,到维持门前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再到践行文明经营,每一项要求都讲得明明白白。针对40余家物流门店、6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社区强调“垃圾分类要分好、垃圾清运要及时”,现场划定责任区,让商铺从“被动接受管理”变成“主动维护秩序”。
考虑到辖区流动人口多,社区把环保宣传送到居民“家门口”:线上,微信公众号、网格群每天定时推送“垃圾分类小技巧”“楼道卫生小常识”,配上生动的漫画和短视频,居民打开手机就能轻松学;线下,流动人口聚居区、小区门口、商铺路段挂起3条宣传条幅,志愿者带着600余份图文并茂的宣传单主动上前讲解,5张警示海报贴在单元门口、商铺墙面等显眼处。“原来乱倒污水会堵管网,以后肯定注意!”刚租住在小区的租户小张接过宣传单,认真听完讲解后说,这样的宣传听得懂、记得住,自己也愿意跟着一起维护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