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您念叨的漏水龙头,我带新零件来啦!”近日,一大早,党员志愿者王大姐提着工具箱,熟门熟路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在金属零件碰撞的轻响中,李奶奶家中的漏水龙头更换了。
在兰新社区,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经常走东家串西家,帮助居民办理一件件民生小事。
“群众的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到哪。”志愿者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戴着党员徽章的退休教师在“四点半课堂”批改作业,医护志愿者的诊桌前排着长队,文化服务队的腰鼓敲得胡同里满是欢腾。
志愿服务不是单向付出,更像激发社区治理活力的“金钥匙”。居民赵大哥曾因楼下广场舞音量吵到孩子而投诉,如今却成了义务调解员。他笑着说:“志愿者帮我跟舞团商量出了‘音量时间表’,我也想为大家做点事。”
在社区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退休工程师组起“房屋维修队”,宝妈们组建了“闲置物品交换群”,中学生也加入垃圾分类宣传。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互助,让社区议事厅里的争吵少了,凉亭下的拉家常多了,曾经紧闭的单元门,如今常飘出串户的饭菜香。
党员的红马甲,永远是队伍里最醒目的颜色。包联单位的党员干部每月定期“报到”,和社区党员组队开展主题服务:重阳节的集体祝寿会上,老党员为80岁以上老人戴红花;防汛演练时,年轻党员扛着沙袋在雨里奔跑……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空就做志愿者”成为兰新社区的新风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