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合规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纳税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今年以来,嘉峪关市税务局立足地区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定制化辅导、数字化监管、常态化联动等创新举措,为经营主体规范经营和健康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让“合规基因”深植企业发展血脉。
精准滴灌
帮新企业系好“第一粒扣子”
“从开业第一天就把合规的底子打牢,心里踏实!”甘肃匠盛鑫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齐彩霞说。这家新办建筑企业刚起步,税务干部就上门送上“开业第一课”,针对增值税异地预缴、发票开具等行业痛点“面对面”教学。“建筑行业合作方多、涉税事项杂,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税务部门的辅导帮我们避开了不少‘坑’。”
针对新办企业“政策不熟、流程不清”的共性难题,嘉峪关市税务局创新推出“成长档案”服务:打包政策礼包、梳理案例库、列出风险清单,用组合式辅导帮企业厘清合规要点;通过“信用+风险”动态监管,依托大数据扫描预警,提前防范涉税风险;组建服务团队开展“健康检查”,出具“体检报告”并跟进“提醒—指引—办理”全流程服务。定期回访更让企业感受到“随叫随到”的贴心,确保起步就走上规范发展路。
数字赋能
让风险防控有了“智慧眼”
不久前,嘉峪关索通清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税务部门的风险提示:企业工业用地面积与同行业数据差异明显。税务部门立即启动“专家会诊”,横向关联用地合同与能源产能数据,纵向追溯土地权属变更记录,还联动自然资源部门进行数据空间叠加分析,最终发现是企业对政策理解偏差导致未申报用地信息。
“税务干部上门手把手辅导,帮我们补缴了1545万余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及滞纳金,更重要的是敲响了合规警钟。”企业负责人程超深有感触。这背后,是税务局构建的“全链条风险治理”体系:从纳税信用、风险等级等5个维度分级分类管理,运用税收大数据动态跟踪疑点,编制风险指引助企业自查纠偏,让“数字赋能”成为风险防控的“智慧屏障”。
协同共治
让诚信纳税“有价又有感”
“连续3年A级纳税信用,换来500万元信用贷款,还在政府采购中加分,诚信真是‘硬通货’!”嘉峪关市新宇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孙丽红算起“诚信账”格外实在。因账款回笼慢,企业一度搁置设备采购,税务部门及时推送纳税信用信息,通过“银税互动”帮企业以信换贷,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税务局已通过“银税互动”帮566户守信企业获得贷款5.59亿元。纳税信用评价结果还延伸至招投标、融资授信等场景,让诚信企业享受实打实的红利。针对建筑劳务、成品油等重点领域,税务部门联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推动企业从“要我合规”转向“我要合规”,共同绘就诚信纳税的生态图景。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通讯员 白婧)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