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手续这么快就办好了,这下不用再为房租发愁了!”拿到公租房入住的通知,47岁的王建国特意给社区网格员李娜发了条感谢的微信。作为独居的低保户,王建国曾因每月600元的房租压得喘不过气,如今,社区的精细服务让他圆了安居梦。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紫轩社区以公租房政策为抓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政策送到家门口
“张阿姨,您家符合公租房补贴条件,这是申请材料清单,我帮您理理。”社区民政专干马静第三次敲开独居老人张秀兰的家门时,老人终于放下了顾虑。为让政策“家喻户晓”,社区把宣传阵地搬到居民身边:微信群里每天推送申请指南,公告栏贴着清晰的流程图,网格员在“敲门行动”中带着《政策问答手册》逐户讲解。
针对像张阿姨这样不熟悉手机操作的老人,以及新就业的年轻租户,社区开展“一对一”算账服务:“您家月收入2300元,申请补贴后每月能少交320元房租,这是全年能省下的钱数……”直观的对比让居民心里更亮堂。
截至目前,社区通过咨询专线解答疑问10余次,帮助5户家庭理清了申报条件,其中3户曾因“怕麻烦”犹豫的家庭,最终顺利提交了申请。
入户核查见真章
在居民赵春燕家,网格员仔细查看了房屋面积、家具摆设,又向邻居核实了居住情况——这套45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住着她和患病的丈夫、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干瘪的收入证明和药费单据,印证了申请的迫切性。
为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社区组建了由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组成的审核小组,采取“看、问、核”三步法:看实际居住环境,问家庭收入开支,核房产登记信息。78岁的居民代表王大爷是审核小组成员,每次入户都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谁家真困难,一看就知道。我们把好关,大家才服气。”
不久前,有户家庭隐瞒了子女名下的房产,审核小组在比对信息时发现疑点,上门核实后耐心解释政策,最终对方主动撤回了申请。“全程有影像记录,结果公示在社区公告栏,谁也做不了假。”马静说,这种“阳光操作”让居民对审核结果心服口服。
如今,紫轩社区已有3户家庭通过审核入住公租房或领到补贴。看着居民们搬新家时脸上的洋溢的笑容,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公租房不只是一间房子,更是一份安心。我们多费点劲,群众就能少点难,这就是最实在的民生。”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