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这几天下雨,您出门可得慢点,楼道台阶我刚擦过,当心滑!”7月15日清晨,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网格员小王敲开独居老人张福才的家门时,老人正准备冒雨去买菜。这样的贴心提醒,成为钢城街道夏季安全防护的日常缩影。
当前正值暑期、汛期、高温“三期叠加”,钢城街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响防溺水、防汛情、查充电“三大战役”,用细致排查和温情服务为居民撑起“安全伞”。
织密防溺“防护网” 守护暑期“少年安”
“小朋友,这里水深危险,跟阿姨到那边树荫下学防溺水知识好不好?”7月19日,志愿者小李在南湖边巡查时,发现3个孩子瞒着家长在水边摸鱼,赶紧上前劝阻。她掏出随身携带的防溺水宣传册,用“手拉手救人会被拖下水”的案例,给孩子们上了堂生动的安全课。
为筑牢暑期防溺防线,钢城街道不仅邀请建设路小学老师开展“安全讲座进社区”活动,还发动网格员、退休教师组成20支巡逻队,每天在辖区河流、池塘等危险水域“打卡”巡查。“我们给每个巡逻队配了救生圈和扩音器,发现野泳的就及时劝阻,遇到孩子单独玩水的,第一时间联系家长。”钢城街道安全办主任说。
居民微信群里,每天都会有街道推送的“防溺三字经”和真实案例。暑期伊始,居民刘女士在群里看到“孩子溺水后4分钟是黄金救援期”的科普,特意带着儿子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溺演练。
“以前总觉得溺水离我们很远,听完老师讲的‘同伴溺水不要盲目救’,才知道正确的应对措施有多重要。”目前,钢城街道已推送防溺知识60余条,播放LED屏滚动标语43条,让“安全不放假”理念走进每个家庭。
筑牢防汛“安全堤” 撑起雨天“暖心伞”
“多亏你们提前通知,我家地下室的粮食才没被淹!”7月8日暴雨来临前,独居老人赵桂兰接到网格员的电话,赶紧把存放在地下室的面粉、杂物搬到楼上。雨停风住后,网格员又帮她清理了门口的积水——这是钢城街道“雨前预警、雨中排查、雨后帮扶”防汛模式的生动写照。
针对老旧小区排水不畅的问题,钢城街道提前组织人员疏通下水道。6月初,工作人员在排查时发现,幸福小区3号楼前的排水沟被树叶堵塞,当即联系物业清理,避免了暴雨后的积水内涝。
“我们给易积水地段画了‘防汛地图’,哪块地势低、哪户老人独居,都标得清清楚楚。”网格员小王和同事指着手机里的地图说,像这样的重点区域,他们雨前必查、雨中必看。
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钢城街道更是格外上心。68岁的王秀琴阿姨腿脚不好,网格员每周都上门查看她的防滑垫是否铺好,还帮她把常用药放在显眼处,“雨天不出门,网格员会帮我买菜送药,比子女还周到。”截至目前,钢城街道已入户宣传防汛知识210余次,推送天气预警31次,用“脚步”丈量安全,用“提醒”传递温暖。
斩断飞线“隐患源” 守护楼院“无险日”
“李大姐,您家电动车千万别推上楼充电了,上周隔壁小区就因为飞线充电烧了车棚!”6月17日,网格员在检查时发现,居民李梅正从5楼窗户往下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赶紧上前制止。
为根治电动自行车充电隐患,钢城街道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组织“红袖章”巡逻队逐楼排查,整治飞线充电68处、电动车进楼56处;另一方面,协调物业在小区增设3处充电桩,解决居民“充电难”问题。同时,还邀请消防员举办“以案说法”讲座,用“充电8小时引发大火”的案例给居民敲响安全警钟。
“以前觉得飞线充电没啥,听完讲座才知道,一根电线可能毁了整栋楼。”居民们的安全意识,就在这些生动的案例中悄然入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