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区:“五诊”工作法破解民生难题

发布时间:2025-07-18 16:38:20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新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创新推出“五诊”(开门“坐诊”、党员“出诊”、现场“问诊”、专项“会诊”、跟踪“复诊”)工作法,精准收集民意、破解民生难题,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开门“坐诊”听民声 服务群众“零距离”

  “小区门口的地砖松动,老人小孩路过总绊脚,能帮忙解决吗?”一大早,居民陈阿姨就来到社区居民议事厅反映问题。接到陈阿姨的诉求后,接访的党委班子成员当天就安排网格员现场查看,三天内便协调施工队完成了地砖修复。

  这是新华社区推行开门“坐诊”的一个缩影。社区依托居民议事厅、人大代表工作站等平台,实行党委班子成员轮流带班接访制,每日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收集民情,并通过“周调度+责任分解”机制推动落实。截至目前,已接待群众咨询60余次,解决类似陈阿姨反映的民生实事5件,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员“出诊”晓民意 特殊群体“全覆盖”

  “张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的水表是不是还像上次说的那样偶尔漏水?”社区党委书记带着网格员敲开独居老人张大爷的家门。张大爷曾向“出诊”的党员反映过水表漏水的问题,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社区党委书记此次再上门,不仅核实了之前的维修情况,还帮老人检查了燃气报警器。

  通过党员“出诊”,新华社区整合“五老”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由党委书记带队下沉网格,重点走访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目前已通过党员“出诊”征集意见建议16条,督办整改8条,实现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全覆盖”。

现场“问诊”解民惑 志愿服务“聚合力”

  “咱们小区的图书角书籍太旧了,能不能添些新的?”在一次庭院支部主题活动上,居民李大姐提出建议。接到李大姐的建议后,在职党员们很快发起了“图书捐赠”活动,短短一周就募集到300余本新书,还利用周末整理分类,让图书角焕然一新。

  新华社区通过设置2个党员示范岗、划分12个党员责任区,引导42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以现场“问诊”解民惑。截至目前,已依托庭院支部等阵地开展主题活动10次,现场解决类似民生诉求5件,实现“问诊”全覆盖,凝聚起志愿服务的强大合力。

专项“会诊”破民难 多方联动“办实事”

  “晚上下班回来,小区楼道黑漆漆的,电动车充电也得跑老远,太不方便了!”小二层小区的居民们多次反映这些问题。

  对此,新华社区以“五联”活动为纽带,联合“大党委”成员单位、人大代表等开展专项“会诊”,最终协调电力部门在28、29号楼安装了5盏路灯,联系物业加装了6组电动车充电桩,新增150个充电点位。此外,通过专项“会诊”还化解了邻里间上下水管破裂漏水、婚恋纠纷等矛盾30余起。

跟踪“复诊”察民情 办理质效“再提升”

  “之前反映的楼上漏水问题解决了,但担心以后会出现反复,你们能再帮忙看看吗?”居民王师傅拨通了社区的回访电话。接到王师傅的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再次上门,和楼上住户、物业一起检查水管密封情况,确认无误后才放心。通过跟踪“复诊”,新华社区。

  新华社区对群众诉求实行“谁办理、谁负责”跟踪机制,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回访倒逼落实,以跟踪“复诊”提升办理质效,确保每件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