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社区提前提醒,我差点就给‘客服’转了退款保证金!”刚听完反诈讲座的张阿姨后怕地说。
为提升辖区居民防诈意识,构建“全民反诈”格局,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近期,嘉峪关市钢城街道朝晖社区全面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将反诈知识送到居民身边,织密安全防护网。
为让反诈宣传无死角,朝晖社区打出线上线下联动组合拳。线上触达——借力朋友圈、网格微信群,不定期推送诈骗防范知识和典型案例视频,以图文结合形式拆解“小额返利诱惑”“紧急退款套路”等诈骗手法,让反诈宣传延伸至“指尖”。线下深耕——开展讲座、集中宣传、入户讲解等活动,详解冒充公检法、网络购物、兼职诈骗等常见类型及防骗技巧。
“一张银行卡可能被犯罪分子用来洗钱,出租出借不仅要担责,还会影响征信!”社区民警小李在广场宣传时,结合辖区曾发生的“小伙出租银行卡成诈骗帮凶”案例,给广大居民发出暖心提示。
同时,社区更聚焦青少年、“宝妈”、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发力,联合民警开展“禁止出售、出租、出借‘两卡’”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广场、商超及孤寡老人家中,讲明“两卡”涉诈的法律风险与危害。此次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100余份,覆盖群众300余人。
针对炒股投资、兼职刷单、网络贷款、养老诈骗等热点问题,社区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反诈“攻略”:针对老年人,重点剖析“免费体检诱购高价保健品”“冒充子女借钱救急”等案例,提醒防范保健品销售、冒充亲友、收藏投资等诈骗;针对商户,结合“个体户被‘低息贷款’套取保证金”案例,警示非法贷款、代办信用卡、非法炒股软件等陷阱;针对居家群体,用“宝妈刷单越刷越亏”的真实事件,揭露网络刷单、交友诈骗套路;针对学生群体,通过“买卖游戏账号被虚假平台骗走学费”案例,普及“游戏账号交易”“不明链接购物”等骗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