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有人劝我买‘高息理财',听了社区的讲座才知道是陷阱!”张阿姨拿着宣传手册感慨道。今年6月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兰新社区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通过鲜活案例等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让防范意识走进千家万户,筑牢社区金融安全防线。
针对老年人易受骗的特点,社区把防非课堂搬进“银铃驿站”。金融专家结合案例讲解说:“李大爷听信年化20%的农业投资,把8万元养老钱投进去,结果公司跑路血本无归……”现场播放的动画里,骗子的花言巧语、老人的追悔莫及,让在场30多位老人唏嘘不已。
独居的刘奶奶行动不便,网格员小王带着宣传手册上门:“您看这个案例,和您说的‘保健品返利’是不是很像?他们就是先给点小好处,再骗大钱……”小王边说边帮她在手机上设置诈骗电话拦截,临走时还留下“防骗联系卡”。活动中,社区为150余名特殊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帮12位老人识破潜在骗局。
“张大哥,你听说没?隔壁小区有人被‘区块链投资’骗了10多万……”傍晚的街角,社区“小马扎宣讲团”的老党员赵大爷用方言讲案例,周围围坐着十多位居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听来的骗局、自己的经历聊开了,防骗知识就在“拉家常”中入了心。
社区广场上开展的有奖问答也吸引了不少群众。“什么是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主持人刚提问,居民李大姐就举手:“承诺高回报!就像上次视频里说的那个‘造林投资’,说一年翻番,其实是骗局!”答对题的李大姐领到一袋洗衣粉,笑着说:“答题赢奖品,还能学本事,这活动太实在了!”
兰新社区还组成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志愿服务队,队员小周参加完培训就带着新整理的“近期诈骗案例集”在小区巡逻:“我们每周都要更新案例,确保讲的都是居民身边可能遇到的骗局。”社区定下规矩,每季开展一次主题宣传,把防非知识融入“邻里节”“健康讲座”等日常活动,让“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成了居民的口头禅。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