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社区:“五为”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发布时间:2025-06-24 10:42:35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五一社区以“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心、为社会公共需要”的“五为”志愿服务为纽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文明实践的温暖注入社区每个角落,绘就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基层治理画卷。

针对社区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五一社区组建“为老”志愿服务队,依托“五色”关爱行动,构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双轮驱动服务体系。通过“1+N”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70岁的张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志愿者小李与张大爷结成帮扶对子后,不仅定期上门为张大爷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还时常陪张大爷聊天解闷。在一次“敲门行动”中,小李发现张大爷身体不适,立即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为张大爷检查治疗。同时,社区开设书法、剪纸等公益课程,举办“重阳茶话会”等特色活动,定期走访独居老人,让老年人“空巢不空心”。

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课后照管及困境儿童关爱缺失问题,“为小”志愿服务队打造“护苗成长”服务矩阵。“育苗课堂”汇聚大学生、教师等志愿者力量,提供课业辅导。大学生志愿者小王每周都会来到社区,为孩子们辅导数学作业。在他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原本对数学很是头疼的小明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为把帮扶困难群体举措落在实处,“为困”志愿服务队推行“双精准”工作机制,构建“走访-收集-施策”服务链条。低保户刘大姐因身体残疾,就业困难。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她联系“阳光工坊”,帮助她学习手工制作技能,实现了居家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目前,“阳光工坊”助力残疾人就业,“就业加油站”搭建失业人员求职桥梁,“代办跑腿”服务为特殊群体上门办理业务,以“微实事”托起民生“大幸福”。

面对居民心理压力与情感交流需求,“为心”志愿服务队打造“心灵港湾”品牌。心理咨询室24小时热线提供专业疏导,“白广文调解室”联动多方力量化解矛盾80余件。一次,邻居王阿姨和付阿姨因为楼道堆放杂物的问题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白广文得知后,主动上门调解,最终让两位阿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化解了矛盾。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技能培训,社区通过邻里活动、典型评选培育社区“正向文化”,架起居民“连心桥”。

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为社会公共需要”志愿服务队积极作为。“环保卫士”“文明引导”小分队投身环境治理与文明创建,助力社区获评“省级文明单位”。在一次文明创建活动中,志愿者发现小区内存在乱停车现象,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存在安全隐患。他们主动联系车主,耐心劝说,并协助物业规划停车区域,使小区停车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平急转换”机制让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公益集市”每月开市惠及500余人次,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