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份关怀暖一颗心。在嘉峪关市钢城街道朝晖社区,一次次充满温情与智慧的特殊群体关爱行动正在生动上演。今年以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党委核心+网格支撑+单位联动+志愿补充+支部纽带”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用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困有所扶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银发守护计划
让夕阳红更暖心
“张叔,降压药按时吃了吗?今天给您带了刚出锅的包子!”每周三上午,网格员小王都会准时敲响独居老人张建国的家门。82岁的张大爷患有慢性疾病,儿女不在身边,社区不仅为他建立健康档案,还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上门体检。每逢重要节日,社区文艺队都会走进老人家中,用二胡独奏、戏曲清唱为老人解闷。
为确保服务精准有效,社区建立“动态管理三色台账”,用红、黄、绿标注不同需求等级。重阳节期间,20余名医护志愿者为68位老人提供义诊,社区书法爱好者现场书写“福寿”字画赠送给高龄老人。这些贴心服务,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区就是温暖的家”。
暖心帮扶行动
把关爱送到心坎上
当社区工作人员敲开李芳家的门时,这位单亲妈妈正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社区不仅为她申请了临时救助金,还联系辖区企业为她提供了保洁岗位。如今,李芳不仅有了稳定收入,孩子还加入了社区“爱心助学”计划,每月都能获得学习用品和相关资助。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朝晖社区还有很多。社区创新推出“政策找人”工作法,通过大数据比对、网格员走访,主动发现困难群众需求。为困难家庭落实低保政策,帮助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真正实现了“弱有所扶、难有所帮”。
朝阳成长工程
护航青春向未来
“遇到校园欺凌,原来可以这样保护自己!”在社区开展的防欺凌专题讲座上,中学生小林认真做着笔记。
社区将每月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开展防溺水、防诈骗等主题教育。暑假期间,“四点半课堂”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科创实验、非遗体验等活动。
现如今,传统节日已成为孩子们的文化课堂。端午节,社区组织青少年学习包粽子、制作香囊;中秋节,大家一起做月饼、猜灯谜……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