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网格”兜起民生幸福,借“小日志”记录社情民意,靠“小平台”办好惠民实事。近年来,嘉峪关雄关街道峪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党建“小网格”兜起“大民生”
“张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4月25日,网格员小李像往常一样来到社区独居老人张大爷家中走访。这样的场景,在峪苑社区的各个网格中每天都在上演。
峪苑社区优化网格管理,划分8个党建“小网格”,将4个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们如同一个个灵动的音符,镶嵌在网格的每一处,与楼栋长、物业人员、居民小组、志愿者共同组成充满活力的服务团队。社区推行“网格三必访”机制,无论是新入住家庭的热情迎接、困难群体的贴心关怀,还是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都有网格员忙碌的身影。
前不久,某小区居民反映下水道堵塞,污水外溢,严重影响生活。网格员小赵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物业和相关专业人员解决问题。从邻里纠纷到安全隐患,从水电维修到垃圾清理,党建“小网格”就像灵敏的触角,及时感知居民需求,将民生服务精准送到家门口,兜起居民生活的“大民生”。
工作“小日志”记录“大民情”
每天傍晚,网格员小周都要翻开工作“小日志”,认真记录当天的走访情况和居民诉求。“今天走访了5号楼的居民,了解到李大妈生活有些不便,需要多关注;小区内有一处路灯损坏,已联系物业维修……”
在峪苑社区,每一位网格员都有这样一本工作“小日志”,他们履行网格职责,将走访情况、居民诉求详细记录下来,形成“一户一档”动态台账,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实则蕴含着社区治理的关键信息。通过对工作日志的梳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居民的共性需求和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将日志数据转化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为制定决策、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工作日志也促使他们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本本“小日志”承载着“大民情”,串联起社区与居民的紧密联系。
议事“小平台”办理“大实事”
“小区停车位太紧张了,每天回来都得绕好几圈才能找到地方,能想办法增加一些停车位吗?”“小区里的健身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是否该换新一下?”在社区组织召开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议上,居民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为了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峪苑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了议事“小平台”。线上,利用居民楼栋微信群实时收集意见;线下,组织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大党委、居委会、民情恳谈等会议,邀请居民代表、党员群众、物业企业、“三官一律一所”、互联共转单位等共同参与议事协商。
无论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理,还是小区环境改造、停车位规划等问题,都能在议事平台上得到充分讨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许多困扰居民已久的“大小事”得到有效解决。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通讯员 周秀梅)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