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社区:“六个突出”强治理 走访排查筑根基

发布时间:2025-04-30 16:58:15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迎宾社区紧扣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主线,以“大走访、大排查”专项工作为载体,创新实施“六个突出”(突出组织领导明责任、突出党建引领聚合力、突出走访排查化矛盾、突出宣传引导强共识、突出服务保障暖民心、突出督导问效促落实)工作法,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8起,以实际行动打造基层治理实践样本,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突出组织领导 凝聚思想共识

迎宾社区第一时间召开专题部署会,将大走访大排查作为锤炼干部作风、提升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构建起“党委书记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推进、小区负责人具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各网格员对照户口底册、系统平台数据,结合居民作息规律制定“错峰走访计划”,针对重点人员、消防隐患点等建立“风险台账”,依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精准锁定排查重点,实现走访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突出党建引领 提升服务效能  

迎宾社区将党建品牌建设与走访排查深度融合,依托“情暖空巢·银铃照护”“星星之火·爱心接送”等服务项目,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心理疏导,着力解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的饮食等生活实际困难,有效防止极端事件发生。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桥头堡作用,不断强化小区日常治安巡查、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力度,协助网格员做好日常信息反馈、问题劝导、法治宣传、帮扶救助等。

截至目前,共排查劝导问题14起,实现了“小事网格办、大事社区议”的治理闭环。

突出走访排查 压实目标责任

为检验“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成效,迎宾社区创新“11394”矛盾调解工作法(即一条主线、一种经验、三支队伍、八种方法、四个结果)。对辖区重点人员实行“一户一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针对人户分离人员,通过电话、视频等联系方式,确保排查全覆盖、无遗漏。将去年化解的9起警调矛盾、7起诉前纠纷及5起婚恋家庭纠纷列为“攻坚清单”,运用“微笑服务、微观洞察、细微关怀”三微工作法,成功将邻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12345热线反映的民生问题开展“回头看”,及时解决居民诉求,实现“走访—化解—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累计化解矛盾28起。

突出重点整治 筑牢安全防线

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迎宾社区将辖区7个居民小区、17个自建大院、86个居民楼栋、221家商业店铺、124家餐饮店铺、2个农贸市场、2个养老院、1家大型宾馆酒店、1家大型商场超市,全部纳入网格入户大走访、大排查专项行动范畴。以“六有九无”为目标,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解决道路坑洼、太阳能漏水结冰等民生安全问题,整治自建大院、商铺消防设施过期、私拉电线、后厨卫生不达标等隐患。组建20余人应急救援队伍,定期演练提升处置能力;规范管理600余件应急物资,分类存放确保快速调配。

突出宣传引导 夯实法治根基

迎宾社区把法治建设作为推动网格入户大走访、大排查行动高效开展的有力依靠,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和法治“六进”活动,通过在小区公示栏、告知书等载体,有效提升居民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鼓励主动反馈隐患线索,确保社区辖区安全稳定。线上依托“甘肃丝路法雨”“嘉峪关普法汇”等平台,线下联合市禁毒办、市反诈中心等开展法治专题讲座5场次,受众200人次。12名“法律明白人”全员通过线上结业考试,法治思维和矛盾化解能力显著提升。

结合重要节点,开展健步走、猜灯谜、爱心义诊等活动,融入禁毒、反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法规宣传,覆盖文明意识、安全防范等多领域,营造共治共享法治环境。

突出部门联动 构建共治体系

迎宾社区以“1+3+M+X”网格为依托,构建“共建共治共管共评共享共赢”六共治理格局,整合下沉单位、“三官一律一所”等司法执法资源,以“交叉补位、上下联动”模式推进走访排查,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老旧家具乱堆、水管老化、路灯损坏等民生问题10余件。

联合化解3起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完成2名邪教人员转化,妥善处置1起应急事件,消除安全隐患。网格员变“被动响应”为“主动上门”,为孤寡老人、低保户等群体提供“政策宣传+代办服务”,累计协助2人申请低保、8人申领住房补贴、1人办理公租房补贴,筑牢基层治理“暖心防线”。通过部门联动、服务下沉,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共治合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