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嘉峪关紫轩社区“三善”工作法破解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5-04-15 15:46:0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在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紫轩社区,网格员手机24小时在线接收居民诉求,新建的休闲座椅上老人们闲来话家常,假期托管班里孩子们跟着大学生志愿者学绘画……今年以来,紫轩社区以善待民意、善解难题、善为民生的“三善”工作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细化暖心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善待民意:居民诉求零时差响应

  3月15日晚8时,网格员接到居民微信群消息:“3单元201室天花板渗水,楼上住户联系不上!”她立即联系物业调取业主信息,协调开锁公司上门排查,发现是楼上水管老化破裂。当晚10点,维修人员完成管道更换,漏水问题连夜解决。这是紫轩社区“全天候诉求响应机制”的日常一幕。

  紫轩社区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构建起“网格巡查+楼栋监测+线上互动”的民意收集网,实现民意收集“零时差、零距离”。通过党建联席会、网格议事日、专题协商会三级研判机制,确保每项事项均获分类处置。一年来,通过“睦邻和事驿站”平台,成功协调各类纠纷43起,化解率达98%,真正将居民诉求从“纸面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善解难题:多方联动巧解“千千结”

  “以前洗车房早上6点就开始作业,噪音吵得人没法睡!”近日,提起去年的烦心事,居民王阿姨直摇头。

  社区党委启动“网格议事日”,邀请洗车房老板、业主代表、城管部门现场协商,最终达成共识:调整作业时间至早8点后,加装隔音板并铺设减震垫。如今,困扰居民半年的噪音问题彻底解决,洗车房生意也未受影响,老板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成为矛盾调解“编外调解员”。

  这种“问题导向+资源整合”的治理模式,让社区治理更有“巧劲”:针对老旧小区路灯昏暗问题,联合住建局、物业公司新增路灯30盏、更换108盏,照亮居民回家路;为解决休闲设施不足,发动共建单位捐赠15套防腐木座椅,在小广场打造“睦邻角”;面对家庭纠纷调解需求,联合市司法局、律师事务所成立“法治护航团”,让矛盾在“家门口”化解。

善为民生:点亮“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每周六上午,紫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格外热闹:大学生志愿者小张正在教孩子们画卡通画,6岁的乐乐举着作品跑向奶奶:“这是我和志愿者姐姐一起画的!”作为社区“假期托管班”的常客,乐乐的妈妈说:“托管班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孩子在这里学知识、交朋友,我们特别放心。”

  针对“一老一小”需求,社区活化阵地资源,依托“未成年人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充分调动整合优质资源,将未成年人活动室升级为“童乐驿站”,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既缓解假期孩子“看护难”的问题,开设书法、手工、安全课堂;为老年人打造“银龄之家”,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免费理发、健康义诊等活动,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收获稳稳的幸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