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峪关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精神,对社会治理思想认识不断升华,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不断完善,通过开展符合地方特色的综治中心运行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风险隐患止于萌芽,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下,不断提升市域治理效能,为促进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出重要作用。
“数字智能”引领治理驶入“高速路”
“非常感谢,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电动车真的失而复得。”今年8月,一位通过公共信息平台找到丢失电动车的女士,捧着一面锦旗送到嘉峪关市综治中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嘉峪关市按照利旧、从简、实用原则,对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平台经过全面优化,科学规划、横向整合智慧综治、12345市民热线平台、“陇情e通”、110警情、信访平台各类数据资源,纵向对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采取抽取、汇聚、清洗、整合、开放等方式,形成数据仓后进入四个智能模块和三个业务拓展系统,确保全市社会治理条线数据资源快速汇聚高效应用。
通过数据分析,“全过程、全要素”辅助决策,真正推动了各类风险隐患由事后打击关口前移至事前预警,风险预警从经验判断向综合集成、从静态防范向实时感知的转变,大大提高了事件响应效率和处置力度。
五一社区网格员开展普法反诈宣传(2024年7月9日拍摄)。嘉峪关市综治中心供图
“网格服务”暖心搭起党群“连心桥”
7月25日晚,一位居民向网格员张某反映其子因琐事争执后离家出走,张某挂断电话后立即出门帮助居民寻找,同时利用“网格吹哨”机制将情况反馈至社区警务室,在多方配合下孩子很快被找到。
在嘉峪关市417个城市网格和117个农村网格中,每天都有专职网格员主动入格安民心,并及时将民众诉求反馈至应哨单位。截至10月底,服务力量办结网格事项6773件,执法力量办结网格事项413件,政法力量办结333件,行政力量办结250件。
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市综治中心统筹整合各类基层网格资源,探索建立了五级网格体系和网格化服务管理“1+3+M+X”模式,配备网格长202名,专职网格员535名,网格指导员505名,兼职网格员521名。此外,还将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网格员按照清单和流程,通过集结治理职能、下沉工作力量、延伸组织触角,吹响网格治理“集结号”,变“坐等群众反映”为“主动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成功排查矛盾纠纷709个,化解689个,成功率达97.2%,实现了“信息在网格采集、问题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解决”。
“一站式”解纷疏解矛盾“肠梗阻”
在嘉峪关市诉调对接服务大厅,为方便群众“只进一扇门”,从最初的“诉调对接”纵深推进到“三调对接”,变“等案上门”为“主动找案”,构筑起资源整合、力量协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阵地,切实将“枫桥经验”这面鲜亮旗帜树在了戈壁钢城。
前不久,因看似平常的学校课间玩闹,却意外演变成了一场家长间的纠纷。事发后,双方班主任组织家长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书面赔偿协议。然而,一名家长却拒不支付赔偿款,导致另一名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后,积极对接市综治中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综治中心将该案指派雄关街道人民调解团队具体负责调解。在调解员的调解下,双方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诉求和态度,最终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嘉峪关市通过整合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仲裁等资源,组建由丰富实战经验的退休家事法官、金牌司法调解员、律师团队牵头的市级人民调解专家团队,以“师徒结对”“以干促学”“跟班调解”等方式开展诉调、警调、访调纠纷调处,最终实现“案结事了”。
“心理服务”润化开启治理“解压阀”
初冬时节,一场主题为“与心理相约、与健康同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在雄关街道雄关社区举行;一次“促进家庭和谐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在嘉峪关第四中学开展;一节“为社会治理注入‘心’能量”的网格员心理服务专题培训在文殊镇举办……据了解,类似讲座、培训类的团体辅导只是嘉峪关市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的一部分。
为规范社会心理服务,方便群众需求,由嘉峪关市委政法委牵头,综治中心通过审核、引荐在专业上有资质、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心理专家团队,同时调研整理社会各界不同心理需求,建起了一个心理服务供需的专门平台——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
近年来,在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和5支市级心理专家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全市心理服务工作已深入11所学校、覆盖14928名学生,形成了“家校社”心理联动的良好模式。截至目前,心理调解工作已常规融入矛盾纠纷化解中,调解成功案件93件,实现了“事心双解”,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梁宇)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