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社区:“四调对接”化解非诉讼纠纷

发布时间:2024-02-29 22:37:54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为助力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雄关街道胜利社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不断加强与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配合有力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让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配强调解队伍  巩固“人民调解”

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在网格员日常调解纠纷基础上,成立调解品牌——“杨大妈调解队”“金牌调解队”成为社区矛盾调解主力军。广泛吸纳人才,在品牌调解队的基础上,将擅长调解的居委会成员、“五老”人员及热心居民纳入调解队伍。注重培养培训,社区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并联系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开展调解方式、技巧培训,提升调解能力。

立足社警联动  完善“警调对接”

强化规范运作,明确首接责任、受案范围等程序,建立形势研判机制,推进工作制度化。拓宽工作范围,在社区综治中心基础上,对存在风险隐患的纠纷通过与派出所联合调解途径解决。强化应急处置,通过与辖区派出所合作及时受理非工作时间突发紧急纠纷,防止矛盾激化。至目前,已通过“警调衔接”机制化解纠纷7件。

狠抓前端调处  深化“诉调对接”

保障调解场地,拓展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功能,将诉讼案件在进入法庭前引入人民调解,从源头分流涉诉纠纷。配齐人员力量,实现调处闭环管理。由社区调解经验丰富的综治人员组成调解队,并配备调解助手,派单案件由调解员主抓,调解助手继续跟进案情,做好回访,完成卷宗,保证案件调处形成闭环。优化案件分流,根据纠纷类型将案件分流至擅长此类调解的调解员手中。如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可以借助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进行预先介入。截至目前,“诉调对接”机制已化解纠纷7件。

加强部门沟通  健全“访调对接”

加强信息搜集,由网格员到辖区主动搜集信息,对发现有涉访苗头的问题提前干预,及时上报。加强沟通协作,对于易涉访的诸如住房、物业、金融投资类矛盾纠纷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社区主动协调纠纷涉及单位共同开展化解。律师驻点介入,建立律师在信访案件调解中介入制度,为上访人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信访化解实效。(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