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民生工作“温度计”
——嘉峪关钢城街道为民服务成效明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群众满意度是民生工作的“温度计”。2023年,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秉承“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原则,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拓展服务内涵,精准落实政策,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精准聚力 弱有所扶
群众事,无小事。街道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对各类救助对象进行分类、分层核查,建立特殊人员信息库,提供“个性化”精准帮扶,着力解决困难群众难题。扎实做好436户低保提标审核工作,为437户619人发放低保金464.93万元,为688户家庭发放各类救助金56.4万余元。完成93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发放各类辅具230件。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1227人次154.44万元,为276名低保范围内残疾人发放水电气暖补贴31.65万元。
呵护关爱 老幼皆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街道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实行“五色”关爱探视走访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关爱帮扶活动。2948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12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75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发放补贴374万余元。为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名孤儿发放生活补贴19.45万元。依托敬老月、儿童节节点开展“关爱一老一小健康”主题讲座、免费送医等活动294场次,把助老爱幼服务落细落实,着力描绘“朝夕美好”的幸福画卷,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
促进就业 惠及民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街道持续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就业岗位信息推送,开展专职养老护理员培训、家政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13场次覆盖1829人,64人取得养老护理员技能资格,全年实现9457人就业再就业。探索打造线下“居民家门口的招聘会”,联合试行线上直播招聘,积极拓展各类求职招聘供需平台渠道。开辟社区“就业加油站”,为38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648万元,不断完善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省市级充分就业社区7个,以优质高效服务助推稳就业、保就业。
文化润民 体育便民
守正创新,以文化人。街道瞄准“书香雄关”建设目标,持续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书香社区、幸福邻里”读书品牌。升级改造3个社区图书室和14个阅读区,探索创设数字阅读联合空间,提升标准化星级社区书房建设水平。评选省市级书香社区、“书香之家”“阅读之星”等示范标杆,以评促创,引领群众共育社区文化。着眼增强人民体质,全力倡导全民健身。组织开展广播操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参与铁人三项赛和长城马拉松赛事,形成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辖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新增更换居民小区二代健身器材20处96件,确保全民健身广泛覆盖,均等享有。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