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华社区探索创新矛盾纠纷调解经验

发布时间:2023-12-25 16:46:48     来源:法治甘肃网

念好“五字诀” 打好“调解牌”

——嘉峪关新华社区探索创新矛盾纠纷调解经验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钢城街道新华社区以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调解经验,念好“早、稳、多、学、固”五字诀,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调解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围绕“早”字抓深入

  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的原则,建立健全源头预防、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整合政法、信访、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力量,筑牢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充分发动网格员、老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等力量,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化大排查,及时掌握、发现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台账,准确掌握底数,确保矛盾纠纷早预测、早发现、早分析。

聚焦“稳”字抓导向

  创新“稳情绪、稳事态、稳局面”的调解方式,针对婚姻矛盾、邻里纠纷等,通过入户走访、普法宣传等方式,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居民进行合理、友善协商,实现矛盾纠纷网格中化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以群商群议机制为依托,将当事人聚到议事厅,将矛盾纠纷摆出来,让群众自评、自议,实现不搁置、早化解。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依托“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链接法官、司法行政干警、律师等专业人士,做好沟通对接,高效预防化解。

突出“多”字抓通畅

  融合“多群体、多类型、多方法”的调解队伍,充分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和综治中心作用,借助民警、律师、司法行政干警等力量,精准找到化解矛盾突破点,将下水堵塞、婚姻家庭等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分类化解,及时调处在基层。借助网格员力量,通过入户巡查,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壮大“啄木鸟”志愿者队伍,加强治安巡逻,广泛收集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前。

严把“学”字抓长效

  依托“三官一律一所”,有效将网格员、支部党员、居委会成员、志愿者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民警、法官、律师的专业化优势结合起来,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提高群众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用好“板凳课堂”“庭院课堂”和“小马扎”宣传队,通过“立体式”普法宣讲、“互动式”法律咨询、“点单式”法律培训、“沉浸式”纠纷调解方式,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困惑。截至目前,开展干部职工学法11次,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8场次,送法上门9次,解答法律咨询80余人次。

紧盯“固”字抓完善

  坚持“调化矛盾、调止纠纷、调顺心结、调近情感、调成和解”的原则,通过入户走访或电话回访的方式,及时掌握当事双方思想动态和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关注事态后期进展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落实感情疏导、法治宣传等措施,避免将“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坚决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再次升级。依托群众接访日、包抓责任制,变群众来访为社区干部带头“出访”“接访”,及时搜集可能引发矛盾和纠纷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线索,切实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责任编辑:韩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