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星级促实战 强基层树典范
——嘉峪关市基层综治中心实战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板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白小霞
在嘉峪关市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之际,嘉峪关市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为牵引,扎实开展基层综治中心“一中心一特色品牌”评星定级活动,首批共评选13个五星级和8个四星级综治中心,进一步夯实主动创稳底板,守好群众安全稳定“最后一公里”。
坚持基础先行 建强实战阵地
全市各级综治中心严格按照“六有八化”建设标准,打造高效服务群众新型实战阵地。强化阵地建设。持续建强市、街道(郊区)、镇(社区)、村四级综治(矛调)中心“六室一厅一平台”,以“实战、实用、实效”标准,强化各级综治中心“多功能合一,一中心多用”建设布局。规范落实制度。进一步规范“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落实“日分析、日研判、日报告”和“三官一律一所”下沉服务制度,共召开矛盾纠纷暨命案风险分析研判会等531次。配强综治队伍。全市共建成55个综治(矛调)中心,配备政法委员37人,综治中心主任37人,综治工作人员302人。开展基层政法委员、综治中心主任、网格员等培训600余场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和应急处突能力全面提升。
聚焦重点工作 提升治理能力
各级综治中心抓实治理精细化。强化诉调对接。成立嘉峪关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进驻城区法院诉服中心,整合行业调解、仲裁司法调解等资源,共受理登记矛盾纠纷2479件,调解率达78.5%。提升网格质效。科学划分全市613个网格,按照“1+3+M+X”模式,配备网格长202名,专职网格员534名,网格指导员396名,兼职网格员494名,执法服务1152人,自治力量201支14467人,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新模式。畅通诉求表达。线上依托平安甘肃、“陇情E通”等平台联通“12345”政务热线。线下通过设立群众接待岗、小区板凳会等议事形式,全方位收集社情民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居民诉求收集体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成立市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畅通重点人群心理关爱渠道,动态干预化解群众“心结”。
创建特色品牌 打造星级服务
各级综治中心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祁连、塔湾村等社区(村)综治中心总结提炼出“一核三微”“网格+五色”服务等一批特色基层治理优秀品牌。峪苑、明珠等社区综治中心坚持源头防控化解矛盾风险,实践推出“茶峪苑香”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和“小板凳调解队”“睦邻驿站”等特色平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兰新社区开展“健康心港”项目,以亲子关系、养老文化为重点,将“心理防护网”延伸融入日常工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